收录于话题
关于用打磨画面石
敲开艺术品殿堂大门的
作者:李隐龙
三十年来随着赏石风潮的兴起,石界一直想把当代观赏石融入艺术品市场。为此先后探索性的举办过“石非石”“画非画”等当代赏石艺术展览,希望以此种方式来引起艺术品市场的关注。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究其原因不外乎还是圈内与圈外,尤其是古董字画等主流艺术品圈与当代赏石圈在认知上的差距。
一、传统观念认为艺术品都是人为制造出来的,而观赏石是大自然的产物,不能称其为艺术品。虽然赏石圈内将当代赏石艺术捧得很高,但圈外仍认为那就是一块或几块石头外加了一些“附属品”!
三、缺少文化传承和名人效应。艺术品的商业价值来自于文化传承和名人效应,而当代观赏石显然不具备这些特征。站在主流艺术品市场的角度来看石界的种种所为:
一些自媒体大肆宣扬石头乃“天然艺术品”,其价值应该远远高于字画古董……
一些赏石书刊把某些石头前后拥有者之间的转让称之为“传承”并记载于书刊之上……
一些赏石名家公然把收藏的石头称为是他“天人合一”的作品……
一些石友听说某个历史名人的石头被艺术品市场拍出高价就欢呼雀跃并大肆宣扬传播……
等等之乱象岂不是可笑之极,人家怎么能不避而远之!
四、观赏石大多是抽象艺术。也恰恰因为其抽象才被拥有者认为:这正是她的灵魂及艺术魅力所在!从艺术角度来看,除了稀有因素外,越抽象的艺术品其商业价值往往越高,比如凡高、毕加索的画作等等。但观赏石作为天公之造物,往往因为其抽象不易确定主题(有的赏石家压根就反对确定主题)即由于观赏者认知的不同,不同的观赏者之间仁智各见,其艺术形象难以有定论。那么,圈外人士就更看不懂了。你让根本不懂石头又依靠真金白银讨生活的艺术品市场认可几乎不可能!
一、打磨画面石(包括石版画、玛瑙玉髓切片等,下同)有人为因素,容易得到艺术品市场的认可。
二、打磨画面石外表色彩丰富、亮丽美观,容易被外界人士接受。
三、打磨画面石主题容易明确,艺术定向清晰,不易存在仁智各见的情况。
四、打磨石中的版画,从明清时期就被广泛使用,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及文化传承,艺术品市场容易接受。
其具体实施方法是:
一、可动员有经济实力又收藏有不少精品打磨石的藏家来北京办展(可先从石版画,玛瑙玉髓切片开始,或将打磨画面石穿插其中进行)。由中石协帮助联系相应的展馆,展馆的级别要视财力情况而定。
三、由中石协出面联合各个艺术品拍卖公司分别组织拍卖活动。邀请圈内的赏石收藏家和圈外艺术品收藏家一起来参拍。
只要勇于去探索,办法总比困难多。打磨画面石的推行工作一旦进行正常,紧接着就可推行天然画面石的进入,最后再将象形石拉进来。这个方案一旦实施成功,又何愁当代天然观赏石不能进入艺术品市场呢!
隐龙赏石 | 作者
李隐龙(网名:隐龙)原名李振虎,男,汉族,中共党员,1952年生人,籍贯河北望都县。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某部大校参谋,师职,2008年退休。平生喜好赏石收藏,尤好野外捡石头,对画面石颇有研究。也爱写点儿小文章,曾被国石网《石界》公众号特邀,撰写过大量赏石文章。其文风凌厉,在石界颇有影响。
中 国 赏 石 文 化 推 广 精 英 · 专 栏
往期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