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雷敬敷:松花石的美学意义探究(上)
最新动态
雷敬敷:松花石的美学意义探究(上)
2025-04-074

松花石的美学意义探究

(上)

中国传统赏石文化,在2014年12月初以“赏石艺术”的称谓,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以法理的形式对中国传统赏石文化的国家认定。笔者作为申报该项目的参与者,在与全国石友一样倍感欢欣鼓舞的同时,也认识到,在此基础上全国各单一石种赏石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当代创新,当进一步地倍受关注。唯如此,方能体现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组成部分的赏石文化是如此包含多元,是如此博大精深。

图片
高峡出平湖 | 蒋明辉

松花石是全国主要石种的佼佼者,它那独具特色的自然美,无尽妙意的艺术美,求真而发的科学美,难以企及的人文美,同乐共济的社会美,构成了松花石自身特有的审美特质和艺术魅力。现就这五个方面分别论述于后,并以此求教于广大松花石爱好者。

一、独具特色的自然美

松花石作为一个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观赏石石种,必然有其在形、质、色、纹诸方面的共性,而这些共性,正是松花石区别于其它任何石种的个性之所在,所以,对松花石自然美的探究就在于与其它石种比较之中,对其自然美的审美特性的归纳与综合。

(一)变化万千的形态之美

松花石友从实践中认识到松花石的形态,大致可分为板状和孤石状。板状多作为包括制砚在内的材料用;而孤石则是以石体作为观赏对象的观赏石,有对松花石友又特称之为“松花奇石”。

松花石的形态与其它的沉积岩类观赏石种的最大区别,是在依然保留着母岩层理或痕迹的同时,其外形千变万化:山、岩、台、柱,洞、穴、岚、垭,人、兽、鸟、鱼,龙、凤、麟、龟,或嶙峋参差,或圆突弛张,百态千姿,应有尽有,无有不奇。这是其它沉积岩类石种难以相比拟的。

松花石中的叠层造型者,那些厚薄相间,软硬相异者,常重复出现薄如蝉翼,型若栈道的棱片,给观赏者以惊奇之余,又极富于韵律的美感,这在松花石中常有,而其它石种中罕见。

松花石在形态上除单体外,还多联体。有的成排的廊柱与洞穴相连,叠层出现,如摩崖石窟,如军舰大舸;有的则错层叠高,惊险异常,难以想象。

(二)细腻温润的质地之美

松花石在海相陆相交替沉积的环境中,沉积物经过长距离搬运,沉积物极为细密。因而,松花石的质地从总体来看,细腻、温润,给人以亲近感,松花石友常用凝如膏脂细若肌肤来加以形容,这也是松花石之所以能作为雕材的重要原因。对于松花石质地的评价,松花石友有冻质石品、玉质石品、沙质石品和石质石品的四级分类之说(2:8)。

图片
呈祥 | 崔维汉

松花石岩性为含硅质泥晶灰岩,从取样调查看,深绿与浅绿、紫(紫黄)松花石相对比,绿色愈深者硅质含量愈高,作为砚材的品质也愈好。松花石的密度在2.6g/cm3~2.8g/cm3之间。由于结构致密,松花石在敲击时声响被形容为声如铜钟。松花石硬度为摩氏4.5~4.0,硬度适中便于雕琢,而且施刀性好。(1:44~48)

作为砚材的松花石,清代康熙皇帝南书房侍读,后任封疆大吏的陈之龙在将松花石砚与端砚、歙砚等名砚对比后写道:“松花石砚,温润如玉,绀绿无瑕,质坚而细,色嫩而纯,滑不拒墨,涩不滞笔,能使松烟浮艳,毫颖增辉,昔人所称砚之神妙无不兼备,洵是超越千古”。

(三)绚丽敦厚的色彩之美

松花石色彩之丰富,在沉积岩类观赏石中不多见,其主色以绿、紫、黄为主,尤以绿为其标志性色相。在同一色象中,其深浅浓淡,又变化甚多。如绿色有:纯绿、深绿、淡绿、蓝绿;紫色有:紫红、紫褐;黄色有:正黄、淡黄;灰色有:深灰、浅灰。

松花石还有一石两色、多色、甚而达六、七种之多者。常见的有紫与绿相间。黄与绿相间,灰与白相间的,等等。那种紫红色带浅绿色的,被称为紫袍玉带。那种紫红色带黄色的则称为紫袍金带。

松花石的色彩是在不同沉积时期的不同沉积环境下由沉积物本身的颜色所构成的,是成岩时的原生色彩,因而同一沉积时段色彩多纯净无瑕,表现出松花石色彩特有的沉稳厚重感。2005年在通化市萌芦垄乡发现了基色多在三种以上,有晕染之浓淡变化的多彩松花石,令松花石的色彩之美更加华而敦实,华而醇浓。

在2017年7月19日开幕的第九届白山·江源松花石文化旅游节的石展上,黑色的松花石黑金刚一出现就备受观众青睐。松花的多彩似乎正在不断焕发出它的魅力。

松花石因其质地细润,而具有油脂光泽,这也是一般的沉积岩难以企及的。

(四)复合交汇的纹理之美

松花石的纹理主要有层理纹、色彩纹、皴皱纹和裂隙纹等,特别是这几类纹理或相偕、或相交,或相融,形成了松花石纹理非同一般的多姿多彩。

层理纹是松花石最常见的纹理,平行的层理纹层层叠叠,示意松花石成岩时的状态,由于差异风化,通常在形态上表现为凹凸参差状。色彩纹多由不同色彩或同色彩而不同深浅的平行纹组成,常与层理纹相偕,甚而相融在一起。

松花石在打磨时,与层理呈不同的打磨角度时会出现不同的纹理,这与切割木材时的情形相似。除了横向、纵向、斜向的纹理不同外,有的松花石打磨后还有金线、金星和石眼,愈显华贵(1:46)。制作松花石砚,不取层理平行面而取横断面。而这正是松花砚“滑不拒墨,涩不滞笔”的缘由,从审美上看,横面上所显现的刷丝纹,深绿透黄,宛若小溪流水,静动相偕,妙不可言。松花砚友将刷丝纹分为动、静、荡、漾等20多种(5:50)。关于松花石的色彩纹,刘祖林分为六大色系(9:71)

图片

洞观古今 | 刘晓春

在2017年7月的第九届白山·江源松花石文化旅游节的石展上,还惊现一种被形容为“魔术花”的草花纹。这很可能是一种因铁锰矿液沿松花石层理面渗透沉淀所致,属松花石中的一种模树石。

松花石的皴皱纹有些类似于新疆泥石,十分独特。通常在层理外侧面呈纵向分布,凹凸状,松花石友将其称之为胡桃纹,并以深、浅、宽、窄、长、短相区分。

松花石的裂隙纹通常与层理方向垂直或斜交。裂隙纹是松花石在由岩体成为碎石后在搬运时碰撞所至。裂隙在尔后的风化作用下磨蚀加深、扩大、圆滑而形成深隙,洞穴。

由上所述,可以知道,每一枚松花石都是由千变万化的各种形态、绚丽敦厚的各种色彩,复合交汇的各种纹理在细腻温润石质的承载下的随机偶成,这就是松花石独具特色自然美的魅力。

二、无尽妙意的艺术美

发现并欣赏松花石由形、质、色、纹所表现的自然美之后,审美并没有止步,赏析者还会进一步在这自然美的形式框架之内注入蕴涵着赏析者的思想与情感的内容。这便是以命题、配座、赋文、组合等为表现手段的艺术美的创造了。

松花石艺术美的创造,是在对松花石形、质、色、纹的全面知觉的“象”的认识上进行的。从构成方式上看,有以三维观赏的塑象、和以二维观赏的图象;从与具体事物或物态比较上看,有具象、意象、抽象。而命题则是首要的,在命题的引导下,才有配座以立、组合以赏、赋文以美等。

(一)松花石命题的艺术之美

关于松花石这个石种的命名,据松花石友考证,是康熙皇帝偶遇这当地老百姓用于磨刀的石头,见该石温润,便让工匠琢为砚。试墨甚佳,认为“品埒端歙”,遂将此石命名为“松花石”,砚则“松花砚”(4:34~36)。

康熙生平勤奋好学,励精图治,将松花石作为石种名,缘于他在《松花石砚制说》中所说的对松花石“石坚而温,色绿而莹,纹理灿然”的感受。可以推测的是:长白山之白,白雪皑皑也,而松树不畏严寒,经冬不凋,石色可比松叶之翠绿,故以祖宗发祥地长白山之“松”比德;又因该石“纹理灿然”,故有“花”字之意蕴,于是合为“松花石”之名。

图片

龙门石窟 | 姜维贵

松花石之命名,较之前的“矢石”、“磨刀石”的名称,有本质的不同,前者皆为实用之意,而“松花石”则是非实用性的审美的命名,这是松花石艺术美的在石种层面的首次表达。康熙还将这曾为“寒山磊石”的松花石的发现,比拟于对“隐伏沉沦”的人材的发掘,则更是以治国的高度来看待松花石。

对于松花石种的每一枚观赏石,松花石友都会在最佳观赏面和最佳观赏角度的审石度势中,以命题(命名)来凝练地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而在命题的技巧上,不但要作到名符其石的贴切,更追求意境表达时的艺术独创。

著名松花石赏石家刘晓春的晓春松花石文化会馆里的一方松花石,平行的层理,厚薄相间,薄片状叠层由下向上,达七级之多。由大渐小,嵯峨参差,她命名为《仙踪云曲》,极富神游其间时飘然若仙的审美意蕴。而另两枚松花石,一为球状,一为四方立柱状,她分别命题为《天圆》和《地方》,极涵哲理。又一枚松花石,两柱并立,奇在两柱顶端有一薄片相联,命为《心桥》,将石之型寄托于人石相合的意境感悟之中。

毛瑞璟的瑞璟松花石博览中心有一松花石,在厚薄五层相间的一柱状石之左侧,又有一相似之石悬附其上,凌空而出,似作顾盼,命题为《独占鳌头》,是将该石的概貌拟物化,颇有新意。而另一松花石似一对男女相依偎,命题《永远》,既贴切,又寓石存久远之意。

(二)松花石组合的艺术之美

以两枚或两枚以上的松花石组合在一起,以表达赏析者的思想与情感,这是松花石艺术美的又一种表现形式。这时,组合的单体石的选择与搭配,是人与石之间的互动与相合。

孙辉的两枚松花石,其型均上为方顶柱状,下部渐大而成座钟状;除体径一大一小外,形态极为相似;其色,也是上为浅绿,下为深绿。创作者将二石置同一木座上相邻配置,命名为《将相和》,含蓄隽永。

毛瑞璟对松花石组合有偏爱,他的由四枚大小相近的山型松花石组合成的《春》、《夏》、《秋》、《冬》四景,就颇有选石的机缘和人为的巧合。《春》者,山体平缓,石色翠绿,乃春天草木始出之山景;《夏》者,山体起伏,绿色变浓,示夏山林木葱茂;《秋》者,暗绿之中带黄泛红,此秋山红叶渐出也;《冬》则山体覆盖厚雪,圆峦起伏,于阳光下红妆素裹。

通化方圆石艺有限公司的一对组合,由一橙色方柱状松花石和一深灰球状松花石组成,附有对此一命题的解说:“方者参之以圆,圆者参之以方,斯为妙矣。”该公司由此组合对孟子所说的“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的方圆之道,作了由感性到理性的诠释。

(三)松花石赋文的艺术之美

当命名尚不足以表达赏析者对松花石的意蕴感悟时,则可通过赋文的形式来表达。对奇石赋文以美,是我国传统赏石文化在天人合一理念下的艺术特色。

赋文可以是短文,也可以是诗、词、赋。可以是对松花石、松花砚整体的感悟,也可以是对某一石、某一砚的缘情,畅神。

1980年5月,吉林省在北京召开松花石砚鉴赏会,对松花石砚试墨后书法名家学者纷纷题诗赞扬,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赋诗曰:“色欺洮石风漪绿,神夺松花江水寒。重见云天供割踏,会看墨海状波澜。”

图片

汉龙遗风 | 王连春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书法家启功步赵朴初韵赋诗曰:“鸭头春水浓于染,柏叶贞珉翠更寒。相映朱珅山色好,千秋长漾砚池澜”。冯其庸亦题诗曰:“一枝一叶自千秋,风雨纵横入小楼。会与高人期物外,五千年事上心头。”众人对松花石的再发现和松花砚的复兴表达了由衷的赞叹。

钟代江有一松花石,甚奇特,两片状的心形石联为一体,上小下大,相叠相依,命题为《心心相印》,候康乙点评:“’心心相印’呈现情侣之间两心相合的融洽,缔造了人类文化——爱的永恒与话题”,接着赋诗曰:“情窦初萌草木春,心叠交织性纯真。和谐曲谱人间美,恩爱相如海洋深。”

蒋炜有一松花石,鱼眼点睛,体态跃然,遂命题为《鱼化龙》,笔者籍此点评道:“似3D的卡通走秀,几许版块拼就。怪诞之中,石头也化成了鱼的灵柔。看,尾巴已经翘起,两眼瞪大似球,吻部闭紧,正较着劲——当一跃成虬。”然后赋诗曰:“江涛诡危龙门险,多少游魂水底怨。万年石鱼化为龙,浪花为托腾九渊。”

同一枚奇石,不同的赏析者常有不一样的感受;既或感受相似,在艺术表达上亦风格各异,这就是松花石艺术美创作中见人见智的石韵合鸣。蒋炜又一松花石,碧绿如沉潭之水,又极似壶,壶盖壶嘴俱有。蒋炜自命题为《一壶春秋》题一联曰:“风停雨至,半盏香茗论天下。寒去暑来,一壶浊酒读春秋。”甚佳。

笔者赋诗为“一壶蕴春秋,把盏饮还休。古今多少事,谈笑风月稠。落花轻似无,新芽悄若羞。但煮松江水,白山听鹿呦。”趣相近,而味不同。

图片

花团锦簇 | 钟代江

松花石艺术美的表现除命题、组合、赋文外,还有配座、陈设、绘画、摄影等,而每一种艺术形式的表现无不是将自然美的发现演释为赏析者自己的主观意识——思想和情感,从而达到天人合一,人石相融的最高审美境界。

(未完待续……)

·END·

声明: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内容不用于商业,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往期精彩回顾:
第十四届米芾杯“人物石”主题线上精品展特等奖(2)
藏石品味!
2025上海玉龙奖全面升级:“可看、可学、可买”,打开中国珠宝玉石新视界
第十四届米芾杯“人物石”主题线上精品展特等奖(1)
珍惜相遇,深悟人与石的情缘
和田玉籽料雕刻指南:3种料子对应工艺,你的藏品该这样雕!
从菜鸟到专家:用科学方法鉴定奇石价值的5个段位
黑非黑
和田玉玩皮?还是玩肉?
这份存在被“刻”在石头上
你身边的文玩可以沾水么?
楼兰古城:消逝于岁月的神秘传奇
大美蓟州叠层石 | 蓟州叠层石的纹理与意境之美
无暇不成玉
这些石头都不认识,还敢说自己懂石头?
从内而外,分辨玉石的年龄
杜学智:探寻中国观赏石产业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温玉逢春:东方美学的诗意共振
当初满地金丝玉,十五年飙升几十倍!
你的赏石被功利绑架了吗?五大心法教你找回纯粹赏石
你见过石头上天然生成的花式线条吗?美到让你找不到北!
宝玉石与鼻烟壶
地质艺术|地学中的赏石艺术:赏石文化是地学中的一朵奇葩
最美战国红 | 2300年前的“战国红”真身来了!河北博物院正在展出!
奇特的戈壁葡萄干玛瑙

玩石头是一种态度和境界的超越

我的戈壁石收藏与上古先人崇拜之猜想

最复杂的玉雕工艺,你遇到几个?

中国赏石之玄妙

石说故事 | 《琴瑟和鸣》

老玩家告诉你怎么玩转墨玉

赏石有没有精神自由的高级境界

和田籽料的玉种都有哪些呢?

2025北京国际珠宝展盛大启幕!

雕工越多,玉石越贵吗?

枯而不死 ,朽木巧株!盆景苍劲古朴之美

139图 | 第十九届石家庄石博会精品展部分银奖作品欣赏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