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法鸿
多年以前,法哥刚开始藏石时,没有定位,不加鉴别,什么类型、品种都玩。随着工作室里的石头越堆越多,法哥渐渐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赏石圈内的人重点关注造型石,而圈外的朋友则多数喜欢画面石,尤其是新型画面石。
原因何在?答案就藏在赏石领域常用的两个关键字里。
砚山图 | 宋
观赏石主要分为造型石、画面石两大类。造型石类似于雕塑,因此被称为“天雕”;而画面石类似于绘画,常常被冠以“天画”之名。
问题来了:世界上最有名的雕塑家和雕塑作品有哪些?
罗丹的《思想者》,米开朗基罗的《大卫》,还有一个阿历山德罗斯的《米洛斯的维纳斯》(断臂的维纳斯)。
除此之外,为大众所熟知的雕塑家及作品是不是很少?
换个问题:世界上最有名的画家和绘画作品有哪些?
国画大师有顾恺之、吴道子、范宽、赵佶、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黄宾虹、傅抱石……
西画大师有达·芬奇、莫奈、梵高、塞尚、毕加索、达利……
绘画的世界名作有《溪山行旅图》《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向日葵》《格尔尼卡》《呐喊》……这个名单还能不断延伸。
《溪山行旅图》| 北宋·范宽
据统计,在全球艺术品拍卖市场中,绘画占比约80%,而雕塑占比不足10%。
绘画的低成本创作、高流通性与文化普适性,使其在市场占有率、大众接受度上占据优势。相比之下,雕塑则长期处于“小众艺术”范畴。
西方如此,在东方文化中,中国传统文人推崇“诗书画印”,而雕塑常被视为手工艺而非纯艺术,多用于宗教或实用场景。
《十面灵璧图卷》| 明·吴彬
成交价:5.129亿元
那么,为什么在藏石界情况刚好相反呢?法哥认为主要与观赏石发展的历史有关。
中国观赏石的首倡者是文人,一开始就是小众定位。古时候由于工艺的局限,无法大规模开采位于岩石内部的画面石,因此灵璧石、太湖石等可从自然界直接获得的造型石成为赏石主要对象。
法鸿赏石 | 专栏
法鸿老师,是画面石收藏领域的资深藏家与研究者,多年来对石头满怀热爱,执着寻觅美石,深耕不辍。他不仅醉心收藏,还潜心钻研,深入研究画面石的纹理、色彩和构图,从自然美学与文化内涵出发,构建独特赏石理论,为石头赋予全新解读。
如今,《法鸿赏石》专栏成了他与全国石友交流的桥梁。在这里,法鸿老师将分享收藏心得、剖析赏石理论,带大家领略画面石独特魅力。让我们跟随法鸿老师,在画面石中探寻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美好境界。
中 国 赏 石 文 化 推 广 精 英 · 专 栏
声明: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内容不用于商业,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