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杜学智:论赏石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最新动态
杜学智:论赏石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2025-06-0310

        聚焦赏石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通过梳理其历史脉络、剖析当下传承现状,揭示在现代社会环境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结合时代特征,从文化传播、艺术创新、产业融合等维度提出发展策略,旨在推动赏石文化艺术在新时代延续生命力,实现文化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双重提升。

一、引言

赏石文化艺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历经数千年沉淀,蕴含着东方哲学思想与审美意趣。从文人墨客案头的清供雅玩,到园林中塑造的山水意境,赏石不仅是自然造化的结晶,更承载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在全球化与现代化浪潮下,赏石文化艺术既面临传统式微的危机,也迎来了创新发展的契机。深入探究其传承与发展路径,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当代人精神文化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二、赏石文化艺术的历史溯源

(一)古代赏石文化的萌芽与兴盛

早在先秦时期,石头已被赋予文化象征意义,《山海经》中记载的“采石之山”暗示古人对特殊石材的关注 。秦汉时期,皇家园林引入奇石点缀景观,标志着赏石从实用向审美功能转变。唐宋时期,赏石文化达到鼎盛,白居易《太湖石记》系统阐述赏石理论,米芾提出的“瘦、皱、漏、透”审美标准,成为后世赏石的经典范式。明清两代,园林艺术蓬勃发展,赏石与叠山技艺深度融合,如苏州园林中的太湖石“冠云峰”,展现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境界。

(二)不同地域的赏石文化特色

中国地域广袤,各地因地质条件差异形成独特的赏石资源与文化风格。太湖石以“玲珑剔透”著称,契合江南文人追求的空灵意境;灵璧石以“声如青铜色碧玉”闻名,彰显北方雄浑大气;广西大化石以艳丽色彩和抽象纹理取胜,体现岭南文化的瑰丽奇幻。这些地域特色鲜明的赏石,不仅丰富了赏石文化的内涵,也成为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

三、赏石文化艺术的传承现状

(一)传统传承方式的延续与局限

1. 家族与师徒传承:部分赏石世家通过家族传承延续技艺,如明清时期的叠山世家“山子张”,以口传心授方式传承相石、叠山技艺。师徒传承则在雕刻、鉴赏领域发挥作用,老师傅带领学徒通过长期实践掌握赏石精髓。但此类传承方式受限于传承范围窄、学习周期长,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

2. 文化机构与社团的推动:各地奇石协会、博物馆、文化馆通过举办展览、讲座、研讨会等活动普及赏石知识。例如,全国观赏石协会定期组织“赏石展”,为赏石爱好者搭建交流平台。但部分活动存在重商业交易、轻文化内涵挖掘的倾向,削弱了传承效果。

(二)现代社会的挑战与机遇

1. 外部冲击:快节奏生活与多元娱乐方式分散了公众对赏石文化的关注;过度商业化导致市场炒作盛行,奇石价格虚高,偏离文化本质;不合理开采造成优质石种资源枯竭,破坏生态环境。

2. 发展机遇: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为赏石文化传承提供政策支持;公众文化消费升级,对高品质文化体验需求增加;互联网技术打破时空限制,为赏石文化传播创造新可能。

四、赏石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路径

(一)数字化传播与文化普及

1. 线上平台建设:利用短视频、直播、虚拟现实(VR)等技术打造沉浸式赏石体验。例如,通过3D建模技术还原古典园林赏石场景,让观众“云游”感受赏石之美;开设线上赏石课程,邀请专家讲解鉴赏知识,扩大受众群体。

2. 跨界融合营销:与影视、动漫、文创产业合作,将赏石元素融入游戏、动画、文创产品设计。如以奇石为原型开发盲盒、手办,或在古装剧中植入赏石场景,借助流行文化提升赏石文化的影响力。

(二)艺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1. 设计理念革新:将现代极简主义、抽象艺术与传统赏石美学结合,开发适用于现代家居、公共空间的装饰性石艺作品。例如,用小型奇石搭配金属、木质底座,打造兼具东方韵味与现代感的桌面摆件;在城市广场、公园中设计大型石景艺术装置,赋予赏石公共艺术价值。

2. 产业链延伸:构建“原石开采 - 加工设计 - 展览交易 - 文化体验”全产业链。发展赏石主题文旅项目,如奇石博物馆、采石遗址公园、赏石文化小镇,提供观赏、研学、休闲一体化服务;建立标准化的奇石鉴定、评估体系,规范市场交易,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三)文化内涵的深化与拓展

1. 理论体系完善:结合现代美学、地质学、文化学等学科,构建新时代赏石理论体系。研究赏石与生态保护、心理健康的关联,赋予其新的文化价值;举办国际赏石学术论坛,促进东西方赏石文化交流,提升中国赏石文化的国际话语权。

2. 价值观念创新:倡导“以石修身”的理念,将赏石与修身养性、哲学思考相结合。开展“石友雅集”“赏石冥想”等活动,引导公众从赏石中感悟自然之道、人生哲理,使赏石文化成为现代人缓解压力、提升精神境界的途径。

五、结论

赏石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在坚守传统精髓的基础上积极创新。通过数字化传播打破时空壁垒,以艺术创新满足当代审美需求,借产业融合增强发展活力,从文化内涵层面深化其精神价值。唯有如此,赏石文化艺术才能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成为连接历史与未来、自然与人文的文化纽带,持续为社会发展注入文化动力。

                2025年6月3日

往期精彩回顾:
第16届全国陨石科普展8月8日至17日将落地乌鲁木齐市人民公园举办,热忱欢迎星友们来疆参展交流
说文解字 | 说“玉”
官宣!独库公路通车时间定了!
国博大讲堂 | 向太阳系的星辰大海挺进
玉雕行业的最大智慧——解料
自然资源部老领导莅临“石韵天成-中国观赏石艺术展”参观指导
欣赏玉雕时,光的作用太大了
中石协海洋玉髓专委会成立周年庆典在武汉举行 部分藏品欣赏
【展讯】2025中国(兰州)丝绸之路国际赏石文化节正式启动
这么一小块,你卖那么贵?
中国观赏石协会天雕艺术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武汉召开
王长江与他的肉石“王国”
玉雕作品的各种题材的寓意
2025年第十六届中国新疆(国际)观赏石、和田玉精品博览会
第二十一届文博会开幕 向世界展现中国文化产业澎湃动能
334张图饱览2025武汉客厅石博会10年庆典观赏石大展
和田玉中以细度出名的几种料子
AI赏石 | 《鹧鸪天·国博赏石展观潮》
《相随》《玉龙》两件赏石艺术作品被正清和赏石艺术馆收藏
墨玉为什么非常的珍贵与稀少
人靠衣裳,石靠座:奇石文化中的包装与炒作
石韵传承者——刘英祥与观赏石的不解之缘
当书房遇上茶室,这才是中国顶尖设计!
正清和赏石艺术馆开馆典礼暨首届“正清和”奇石精品展盛大开幕
提根,另类之美
人潮如织,“石韵天成——中国观赏石艺术展”迎开展后首个周末
独库公路通车最新消息!
迅速崛起的玉石—新疆金丝玉!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