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中国传统文人文化“醒石”
最新动态
中国传统文人文化“醒石”
2025-06-238

中国传统文人文化“醒石”

燕客名贤,枕瓦卧石,忘尘清隐,师心悟道,而众士之中,唯陶潜与醒石最足称道。传闻靖节先生酒后常醉卧石上,倚石幽眠,醒后诗赋,以抒胸境。宋人陈舜俞《庐山记》文中便述:


图片


又三里过栗里源,有陶令醉石,陶令名潜,字元亮,或曰,字渊明,义熙三年,为彭泽令曰。

吾安能为五斗米,折腰于乡里小儿。乃弃去,赋归去来。晋书南史有传。所居栗里两山间有大石,仰视悬瀑,平广可坐十余人。元亮自放以酒,故名醉石。

图片

“万仞峰前一水傍,晨光翠色助清凉。谁知片石多情甚,曾送渊明入醉乡”。何问渊明是醒是醉,却见片石有情无情。陶潜此举,将醉酒卧石的独特意象推升到极致,而在这超然境界之中,内涵亦无比隽永:有相忘尘世的清怀,含世业难图的盘郁,具寄身天地的思辨,千古流传,皆令闻者追之、慕之、敬之、叹之。此中意味,于明人醉石诗中可参一二:

渊明醉此石,石亦醉渊明。

千载无人会,山高风月情。

石上醉痕在,石下醉源深。

泉石晋时有,悠悠知诚心。

似醉元非醉,永怀宗国屯。

盼盼石上痕,相亲欲老舍。

沉醉非关酒,深情石应领。

脾脫当时人,懵腾谁复醒。

图片

而在明代林有麟所撰之赏石经典著作《素园石谱》中,也将这段故事记述其中:“陶渊明所居东里有大石,陶渊明常醉眠其上,名之曰醒石。”并且在这品石图谱之中,也通过文人独特的追思和想象,描绘出了一方名叫“醒石”的赏石。诚然,此“醒石”与彼“醒石”自然相去甚远,难以并论,但陶渊明醉酒卧石的意象之美,却凝聚成赏石文化中一抹独特的兴味,这便将文人观石之趣,提升到了另外一层意境。

图片

陈洪绶曾作《隐居十六观》册页,精选出十六个历史典故中颇具代表性的隐士行为,分别名曰: 

访庄、酿桃、浇书、醒石

喷墨、味象、漱句、杖菊

浣砚、寒沽、问月、谱泉

囊幽、孤往、缥香、品梵


图片
陶渊明的“醒石”,便是这“十六观”之一。在陈洪绶看来,石同其他诸物如:书、墨、砚、菊、月、泉一样,皆是观照内心的载体,无论移情格物的对象是什么,最终都是为了保持一个独立于世的本我。这一切,构成了中国传统文人文化的特殊语言和独特符号。 
图片
“两两渔舟摇下,双双紫燕飞回。流水白云芳草,清风明月苍苔。”俯仰天地,人生一世,万物皆有可观,凡胸有气象者,栖心之处,又何止青山白石呢?
本文改自网络
往期精彩回顾:
“展会创新,提振市场”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玩石男人的魅力藏于石间
新疆石河子为第三批非遗传承人颁发证书 观赏石协会榜上有名
玩石,开启孩子成长宝藏的神奇钥匙!
收藏和田玉,是一件令人着迷的事
杜学智:人类文明镌刻在石头上
从卢浮宫到国博,中国第一个登上国际艺术殿堂的奇石作品“归去来兮”
酷似青花料,却又不是青花料的和田玉
2025年第十六届中国新疆(国际)观赏石、和田玉精品博览会
和田玉中非常罕见的——黄口料蓝皮
山形观赏石的形态与意境
你的完美如此张扬——新疆金丝玉
不同颜色和田玉细度对比
2025年第十六届中国新疆(国际)观赏石、和田玉精品博览会
寻石,在自然的熔炉中锻造坚韧意志
油库料和青花料的区别!
杜学智:论赏石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上~3天~班!放~5天~假!
和田玉中的那些“猫眼”
第16届全国陨石科普展8月8日至17日将落地乌鲁木齐市人民公园举办,热忱欢迎星友们来疆参展交流
说文解字 | 说“玉”
官宣!独库公路通车时间定了!
国博大讲堂 | 向太阳系的星辰大海挺进
玉雕行业的最大智慧——解料
自然资源部老领导莅临“石韵天成-中国观赏石艺术展”参观指导
欣赏玉雕时,光的作用太大了
中石协海洋玉髓专委会成立周年庆典在武汉举行 部分藏品欣赏
【展讯】2025中国(兰州)丝绸之路国际赏石文化节正式启动
这么一小块,你卖那么贵?
中国观赏石协会天雕艺术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武汉召开
王长江与他的肉石“王国”
玉雕作品的各种题材的寓意
2025年第十六届中国新疆(国际)观赏石、和田玉精品博览会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