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转发 | 案头一方石 千年文脉生
最新动态
转发 | 案头一方石 千年文脉生
2025-07-136

原文刊登于《人民日报》2025年06月08日第08版

作者:中国国家博物馆策展人  安嫱

图片

石头,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看似是司空见惯之物,却联系着中华文明的根脉。中国国家博物馆“石韵天成——中国观赏石艺术展”上,诸多观赏石给观众带来惊喜:原来石头可以如此熠熠生辉。

中国赏石文化历史悠久。翻阅历代文献和史料,我们总能看到一群爱石、赏石、藏石的文人雅士,他们在自然界中苦心寻觅各式各样的石头,留下各种歌咏奇石的诗文、赏石的理论和引人入胜的故事。在这些爱石之人中,北宋的米芾尤为出名。他被称为“石痴”,晚年曾得一方灵璧石,爱不释手,为此专门写有《研山铭》,成为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米芾拜石”的典故更是家喻户晓。石头何以让这些大艺术家、大文豪为之倾倒?

图片

石头的魅力,首先在于未经人为手作的自然之美。它们有的在河流的冲刷中褪去棱角,变得圆润光滑;有的在自然的雕琢中,变换出奇特的纹理和形态;更有的经千度淬炼,蕴含着宇宙的奥秘……传统观赏石的审美理念和鉴评标准为“瘦、皱、漏、透”,苏东坡则提出“石丑而文”,道出观赏石的千态万状以及对“石令人隽”的辩证思考。

当然,石头并非从一开始就具有审美价值。从石头演变为观赏石的过程中,审美意识的产生是基础,文化思想的融入是重点。中国人对石头的关注,源于原始社会日常生活实用工具的使用。旧石器时代晚期,玉被单独从石中分化出来,成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物,石头开始有了超越实用性的价值。春秋战国时期,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学观念令观赏石的兴起有了文化和思想支撑。魏晋的玄思与洒脱、隋唐的自由与独立、宋元的理性与细腻、明清的多元与交融,进一步丰富了观赏石的理论体系。石头成为文士绝佳的移情对象,他们以石寄托自己的情感、理想和精神,以心境塑造石境。

图片

如今,对自然的勘探使人们认识了更多深藏于地表之下的石种。观赏石的门类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四大名石,而是出现了矿物晶体、岩石、化石、陨石等。观赏石的陈设空间也不止于厅堂案几、古典园林,而是拓展至更多样的公共文化空间。反映着传统美学理念和人文追求的赏石艺术,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保护。“石不能言最可人”,中华大地的锦绣山河、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都在这种沉默之美中散发着迷人光彩。


END
往期精彩回顾:
转发 | 石隐万象 韵藏千秋
由纹入魂:识玉雕题材,品千年文化传承
新疆发现大型伟晶岩型锂云母矿床
观赏石称谓趣考
什么样的玉雕才算雕“活”了
法鸿赏石 | 让石画变成“史画” 将收藏升为“典藏”
造型与布局——玉雕作品成败的关键
2025年第二届“文化铸魂,奇石之旅”展览会邀  请  函
顽石何以成艺?
为啥很多人都不惜重金,买老熟的籽料
2025年第十六届中国新疆(国际)观赏石、和田玉精品博览会
升值最快的戈壁石
玉雕的四大风格,你喜欢哪一种?
新疆观赏石协会党支部“忆峥嵘岁月,看今朝辉煌”主题党日活动
金丝玉国礼在2025(中国)亚欧商品贸易博览会上大放异彩 被两国驻华使馆收藏
用“鸭蛋青”换“苹果绿”,你换吗
2025年第十六届中国新疆(国际)观赏石、和田玉精品博览会
奇石收藏过程中的挣扎与困惑
精品抢先看 | 乌拉特后旗石博会开幕倒计时3天
说说观赏石主题形象的可重塑性
玉不过手,这样的教训说再多次都不为过!
中国传统文人文化“醒石”
玉石为骨,美在气韵
“展会创新,提振市场”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玩石男人的魅力藏于石间
新疆石河子为第三批非遗传承人颁发证书 观赏石协会榜上有名
玩石,开启孩子成长宝藏的神奇钥匙!
收藏和田玉,是一件令人着迷的事
杜学智:人类文明镌刻在石头上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