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忘记密码
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
保存桌面
手机浏览
联系方式
会员中心
协会精选
行业聚焦
协会活动
技术前沿
公益活动
交流合作
企业走访
人物访谈
企业风采
协会信息
协会查询
数字科技
房地产
生活消费
高端制造
IT通信
互联网
企业服务
基础建设
零售批发
旅游餐饮
文化娱乐
艺术出版
食品饮料
消费电商
金融贸易
先进制造
生物医药
汽车工业
重型工业
民生服务
建筑建材
农林牧渔
水利水电
峰会活动
项目库
机构库
发现更多
方案
动态
招募会员
产品服务
搜索
高级搜索
首页
协会查询
首页概览
最新动态
单位介绍
联系方式
首页
>
最新动态
>
这些国宝文物,曾被当做废品!
最新动态
这些国宝文物,曾被当做废品!
2025-08-20
2
你眼中的垃圾,在别人眼中却是价值连城的宝贝。这句话用在文物界再合适不过了。
有些文物,甚至是国宝,都曾在民间被当做垃圾、废品处理,由于机缘巧合,最终幸运地被慧眼人发现,才得以保全。
比如下面这些一等一的国宝,都有着这种坎坷的经历:
一、红山文化玉猪龙
1971年8月,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塔拉村的村民张凤祥,在果林里突然挖到了一个石头砌的地窖。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决定去石洞里探险。
在石洞的底部,他摸出一块像钩子一样的东西,但当时并没有引起他的重视。
回家后,他仔细一想,就算是废铁,也可以拿来卖钱啊,于是返回现场将“铁块”捡了回来。
然而张凤祥并没有把它卖到废品收购站,而是带着它来到翁牛特旗文化馆。
那时候,红山文化还没有被发现,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并不知道它是个什么东西,而张凤祥也不知道该要多少钱。
于是,文化馆里一位同志就自作主张,用了三十元钱,征集了这件文物。
后来才知道,这竟然是一件新石器时代的文物。
二、北宋清明上河图
作为北宋时期的画作,《清明上河图》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千年里反复经历从宫廷到民间再到宫廷的辗转,1911年,本来保存在清宫的《清明上河图》被溥仪偷运到了东北伪满洲国,1945年日本战败,伪满洲国穷途末路,溥仪逃窜,大批文物珍宝被毁,人们以为《清明上河图》在战乱中已经被烧毁。
但令人惊奇的是,1951年,文博学者杨仁恺在清理东北博物馆文物时,在一堆残次品中,竟然发现了这幅《清明上河图》真迹,简直是一段传奇!
三、王羲之《寒切帖》
王羲之《寒切帖》(唐摹本)
《寒切帖》被认为是王羲之章草神作,笔法简淡,意境高远。
上世纪初,被溥仪带出宫后,数十年间不知所踪。
上世纪六十年代,很多民间所藏书画都汇聚到了废品收购站,绝大多数要扔进搅拌炉里化为纸浆。
作为文物鉴定者,刘光启的任务是,从中抢救珍贵文物,这无异于大海捞针。
但说来也巧,在天津河西区太湖路一家废品收购站,刘光启看到一捆废纸有点特别,打开一看,竟是两张落款“羲之”的书法作品!
其一是《寒切帖》,另外一张是《干呕帖》,正是被溥仪弄丢的两件唐摹王羲之书法珍品。
大陆现存王羲之书法墨迹(唐摹)只有六件,天津博物馆便藏了两件,这与刘光启的功劳密不可分。
四、商朝四羊方尊
只要上过历史课的同学,没有人不知道四羊方尊,这件文物曾出现在教科书中,可见其分量。
这座商代青铜方尊是1938年被湖南几个农民挖到的,后来以248块大洋卖给古董商,在古董商倒卖的过程中又被民国政府查获。
随后爆发的二战中,长沙受到日军的轰炸,四羊方尊便失去踪迹。
直至1952年,在文物部门的追查下,竟在一个银行仓库的角落中找到早已被炸成几十块的四羊方尊,经过了近一年时间的修复,才有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件完整的国宝。
五、西周早期何尊
作为中国人,应该记住这件文物。
因为它是目前发现的最早记录有“中国”一词的实物证明,在何尊内部的铭文中刻有“宅兹中国”。
它的发现也很传奇,1963年它被一位农民在屋后一个土崖里刨出,农民不知道是什么用处,就放在家里当储粮罐,后来又当废铜烂铁卖掉,卖了30元!
最后被博物馆的专家在废品站发现并回购,这才挽救了这件对中国意义非凡的国宝!
六、西周班簋[guǐ]
收藏在首都博物馆的这座西周班簋,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并且上面还有198字铭文,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实物,绝对的国宝。
这座班簋早在北宋年间便已经出土,后来一直作为宫廷收藏,但是1900年八国联军来了,它便在战乱中从此消失。
直到70多年后,被北京的文物工作者在一堆即将送到熔炉的废铜烂铁中发现,这才给了这件国宝的二次生命!
七、商代牺首兽面纹铜尊
这座商代牺首兽面纹铜尊现藏于湖南博物馆,它的发现是在1962年,还好当时文物专家还有逛废品回收站追踪国宝文物的习惯,它就是在废品回收站中被偶然发现。
回收站的废铜烂铁是从各个地方回收过来的,而发现这座铜尊最初是因为发现了一个小铜片,因为专家觉得它不同寻常,才有了进一步发掘的动力。
这一找,就在那些废品中找到了200多个铜片,装了27袋回来,最终拼凑出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这座牺首兽面纹铜尊!
八、战国青铜酒壶
1967年,陕西省绥德县废品站,一位文物工作者发现将要被熔炼的一件身首异处、面目不清的金属器,似乎有些“不凡”……
后经鉴定,这是一件战国时期的精巧青铜酒壶,国家一级文物。
文物、艺术价值都极高,它叫鸟盖瓠壶。
九、新石器时代陶鹰鼎
1957年的一天,太平庄农民殷思义在村东犁地,猛然一震,犁铧碰上硬物,他以为是地里的石头,就准备将石头挖出来,谁知挖开犁松的虚土,却是一件鸟一样形状的陶器,这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陶鹰鼎。
但他当时并不知道自己挖到一件国宝,随手带回家,做了鸡食盆。
1958年秋,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师生组成的考古队在华县发现了著名的泉护村仰韶文化遗址。
考古队在泉护村遗址进行发掘的同时,还在附近作调查工作。
太平庄是泉护村的西邻,两个村庄村连村,地连畔,殷思义见到考古队热火朝天的工作,就主动向来村里调查宣传的考古队员讲了自己曾挖出一件陶器,并将陶鹰鼎送交给考古队,这才使这件珍贵文物见于世人,最终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十、春秋高子戈
高子戈是春秋时代的兵器,一级文物,现收藏于山东齐国历史博物馆。
它最初是在1970年被当地一位农村小孩发现的,当废品卖了5.97元。
后来辗转被文物部门发现并收回,而直到16年后,发现这个高子戈的小孩已经长大,一次到博物馆参观,才看到当初自己卖的废品,已然成了国宝进行展览,于是便向工作人员讲述了他发现高子戈的故事。
赞
是一种鼓励 |
分享
是最好的支持
往期精彩回顾:
【图集】美翻了!甄选巴彦淖尔石展上的70方美石,惊艳你的眼!
奇石非枯,精品难求
陕西省宝玉石观赏石协会会长张华一行参加第十六届新疆石博会
美石映朝阳,边城燃爆十日赏石盛宴——2025中国新疆国际观赏石和田玉精品博览会完美收官
赏石,需要“慧眼”去发现
红糖如霞,黄糖似蜜:藏在玉石里的东方甜韵
新疆观赏石协会拍卖现场为特殊会员捐赠万元善款
新石协“暑中送水”暖人心 石博会购销两旺创佳绩——第十六届新疆观赏石和田玉精品博览会现场直击
新疆观赏石协会举行: 共享千年丝路神韵 品味非遗赏石文化 赠书活动
第十六届全国陨石科普展新疆石博会侧记
中国新疆观赏石和田玉精品博览会我们来了
杜学智:论赏石艺术融入主流艺术领域,赏石文化走进人类生活
新疆金丝玉,此生最美的遇见
第十六届全国陨石科普展讲座在乌鲁木齐开讲 陨石客座主讲人段永生
各地赏石大咖云集乌鲁木齐 新疆石博会举行欢迎晚宴
第十六届新疆(国际)观赏石、和田玉精品博览会盛大开幕
第十六届新疆石博会精品展评选特等奖发布
今日立秋:乌鲁木齐市人民公园流光溢彩,珠光宝气,赏石大咖商贾云集
让人上瘾的和田玉手串
8月8日走起,到乌鲁木齐市人民公园淘宝走
盘玉,每一个玩玉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经验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