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凝心聚力绘就蓝图 砥砺奋进续谱新篇?——中国观赏石协会成立20周年总结报告(下)
最新动态
凝心聚力绘就蓝图 砥砺奋进续谱新篇?——中国观赏石协会成立20周年总结报告(下)
2025-09-305
图片
图片

回顾二十年发展历程,我们积累了宝贵经验,获得了深刻启示: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把握正确发展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文化工作方针政策,确保赏石文化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赏石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必须坚持规划引领,一张蓝图绘到底。规划是一个行业发展的航标。协会成立之初,从“十一五”的制度奠基,到“十四五”的科技创新,协会始终把握时代脉搏,将观赏石文化发展融入国家文化战略大局。二十年里四个“五年发展规划”目标愿景、重点任务的全面落实,如同清晰的路标,指引着赏石文化事业从自发到自觉、从分散到系统的演进。

必须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传承中华赏石文脉。“赏石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始终坚持继承与创新结合、普及与提高结合、科学与艺术结合、文化与经济结合原则,推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传统赏石文化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必须坚持服务宗旨,满足群众根本需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供优质服务,让更多人了解赏石文化、参与赏石活动、享受赏石乐趣。

必须坚持科技创新,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适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模式,推动赏石文化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增强发展新动能。紧跟时代步伐,强化人才赋能,大力推进人才培养,为赏石文化注入不竭动力。

必须坚持团结协作,凝聚各方力量。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坚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团结全国各级观赏石组织和广大石友,加强交流合作,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赏石文化繁荣发展。

这些宝贵经验和规律性认识,是我们过去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未来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原则。

图片

当前,赏石文化与产业因受宏观经济环境、传统与现代碰撞的影响,正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发展阶段。清醒认识所面临的形势,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对于赏石文化与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从发展机遇和趋势看:一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文化强国战略深入推进,为赏石文化发展提供了强大政策支持。二是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质效向好的态势,文化市场这种特殊经济形态,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赏石文化产业融合带动下的市场繁荣尚有巨大市场潜力。三是科技进步特别是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为赏石文化传播和创新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平台,为观赏石二次增值打开新空间。四是赏石文化表达从“赏形”走向“赏意”,展览标准也逐渐向美术馆看齐,正推动赏石从“雅玩”升级为“文化地标”。五是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自然教育、研学、营地经济等,为观赏石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创造了良好条件。六是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特别是矿物晶体、化石、陨石热度上升,古典赏石、戈壁石等继续深受欢迎,为赏石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有利契机。

从面临挑战看:一是观赏石资源保护压力加大,部分地区资源枯竭、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突出。二是市场碎片化、展会分散、展陈方式重复,假冒伪劣、价格虚高、诚信缺失等现象仍然存在,市场监管不到位,市场秩序尚不够规范,影响市场信心。三是是理论研究相对滞后,制约了赏石文化的深入发展。四是人才培养需进一步加强,专业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复合型人才缺乏。五是国际交流合作深度不够,中国赏石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六是协会自身建设距离新形势新要求还有差距,内部制度建设尚需进一步完善,服务意识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各专委会表现参差不齐,有的专委会早已名存实亡。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准确把握发展大势,应对风险挑战,抢抓发展机遇,不断开创赏石文化事业发展新局面。

图片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推动赏石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图片

一是加强理论研究,深化规律认识。深入开展赏石文化理论研究,系统研究赏石文化的起源、演变、特征和价值,探索赏石文化发展规律,鼓励各省赏石团体和相关组织,梳理编撰本省石谱。加强学科建设,推动观赏石学成为独立学科门类。进一步推进理论体系、标准体系、非遗体系、人才体系建设,组建赏石专业队伍,提高研究水平和质量。

图片

二是强化保护传承,守护文化根脉。完善赏石文化保护体系,加强对珍贵观赏石资源和传统赏石技艺的保护。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健全传承体系,明确传承核心内容,培养代表性传承人。推动推进赏石文化数字化保护工程,建立“中国赏石”数据库,上线精品石3D展示等。

图片

三是推动科技创新,增强生机活力。推动赏石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技术创新和文化传统与现代需求相结合,鼓励创作具有时代特色的赏石艺术作品,开发创新性赏石文化产品。促进赏石文化与科技融合,运用VR、AR等新技术创新表现形式。推动赏石文化与旅游、教育、健康等产业跨界融合,拓展发展空间,争取在资源丰富地区创建“石旅融合示范区”。

图片

四是推进产业协调发展,促进市场持续繁荣。展会经济作为观赏石产业发展的主要形式,鼓励高起点、新思路、新方式办展。提倡地区联合办展,多艺术融合办展,地方石协与专委会共同办展,近期重点抓好华北片区、华东片区、海南三亚区域办展的探索。加强标准宣贯实施,提高标准化水平。健全行业自律机制,规范市场秩序。开展行业诚信建设,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图片

五是扩大交流合作,促进开放共赢。加强国内交流合作,建立全国赏石文化交流协作机制。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举办高水平国际展会和文化交流活动。积极参与国际赏石活动,推动中国赏石文化走向世界,增强国际影响力。加强与国际组织合作,推动赏石文化在全球的传播,提升话语权。

图片

六是培养人才队伍,夯实发展基础。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人才培养,特别是鉴评、鉴定、设计等人才培养。加大对鉴评师队伍的培训和管理力度,提高鉴评师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健全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注重培养乡村赏石文化人才,重视青年人才培养,确保事业后继有人。

图片

七是完善组织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加强协会秘书处自身建设,完善治理结构,提高专业化水平和服务能力。加强分支机构建设,切实发挥专业委员会作用。加强与地方协会的沟通联系,形成上下联动、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十年砥砺前行,铸就辉煌历程;新时代扬帆起航,续写壮丽篇章。中国观赏石协会将继续以石为媒,团结带领全国观赏石界同仁,不断把亿万年的地质遗存转化为新时代的文化语言,让赏石文化走向高质量、国际化、可持续的星辰大海,共同开创中国赏石文化事业发展的美好未来!


END
往期精彩回顾:
凝心聚力绘就蓝图 砥砺奋进续谱新篇 ——中国观赏石协会成立20周年总结报告(上)
中国十大镇国玉器
特别关注!国庆、中秋出行,这些信息要知道
地球的古董—— 奇石
玉雕中的五大吉祥瑞兽,个个本领通天!
石缘一生:访新疆藏石家胡涤常
人物石和动物石的重要性不仅仅是艺术
“石包玉” 的赌性与魅力,新手慎入的 “富贵险中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隆重举行 习近平出席大会
中国观赏石协会赏石艺术人物石专题展入展作品欣赏(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25日上午在乌鲁木齐举行 习近平将出席大会
第21届阿拉善玉·观赏石文化旅游节暨交易博览会盛大启幕
中国观赏石协会召开第三届第十次理事会(扩大)会议暨中国观赏石协会成立20周年活动
阿拉善奇左旗秋季石展明日开幕,金奖、银奖权威发布!
玩玉要到什么境界,才可以坐等赚钱?
文明互鉴视域下观赏石宝玉石产业的国际价值重构——从地质学基础、阿拉善考古实证到全球文化传播
戈壁守卫者——沙漠漆
玉雕 “硬通货” 是独籽吗?拆解独籽的优势、风险与真实价值
杜学智:马鬃山古石器遗址群,解码西北史前人类生存智慧
如何判断一块石头是否值得收藏?
螭龙:穿越千年的玉雕吉祥符号,从历史深处走向现代美学
我爱你苍天般的阿拉善 行記(3)
两极分化太严重,揭开糖料的真相
奇石是敲开封闭心灵的一把钥匙
和田玉的“伤”藏着多少不可告人的秘密?
两块小石头40多万成交,小石头魅力不减!
玉雕品类中,费工、费时、费料的非它莫属了
中国观赏石协会赏石艺术人物石专题展入展作品欣赏(3)
和田玉的8座金山!看看你有没有?
111张图饱览戈壁最深处的石展!第八届乌力吉奇石展开幕!
您知道玛瑙有多少种吗?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