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以《素园石谱》为代表的
明代重要赏石图书
明代与宋代大相径庭,实行极端的皇权和文化专制,成为中国文化发展的桎梏。另一方面宋代定型的传统文化在明代商品经济和手工业空前发展、市民阶层兴起的大环境中愈加精致化、丰富化。
《素园石谱》为明代赏石图书领军之作,作者林有麟(1578年~1647年),字仁甫,上海松江人。《素园石谱》开创了述文、绘图、赏析三者合一的赏石图书体例,全书4卷,共有述文94则,绘图244幅,辑录各家赏石题咏80首。其与《云林石谱》的最大不同在于不以石种自然美的性状描述为主,而以个人藏石的审美创造,亦即艺术美的表述为主。
《素园石谱》
《素园石谱》的内容多为摘抄辑录,少部分为林有麟本人所作。共含造型石67例、图纹石14例、矿物晶体3例、陨石1例。虽然抄录中的错讹常为人所诟病,但瑕不掩瑜,林有麟的贡献在于重视审美创造,追求意境的审美理念。这使得赏石真正进入了艺术创造的领域。
《长物志》作者文震亨(1585年~1645年),字谷美,江苏苏州人。以“无用”之长物记闲暇之事、审美之物,其中有关奇石的记录在卷三的水石部分共10例,按石种论述,重在品评。他认为“石以灵璧石为上,英石次之”;大理石则以“白若玉、黑若墨为贵”,如果“但旧石,天成山水云烟”又能与米芾的画意相近,便是“无上佳品”。文震亨提出了赏石有雅俗之分。所谓“俗”,一是奇石本身的俗,二是人为的俗;所谓“雅”,一是奇石本身的雅,二是人为的将俗变为雅。
《长物志》
《五杂俎》作者谢肇制(1567年~1624年),字在杭,福建长乐人。在关于奇石的记述中,一是强烈反对赏石中的奢靡之风,以宋徽宗的艮岳、花石纲,赵南钟的灵璧石为例,鞭笞了利用金钱、权势收罗奇石的荒谬行为。二是提倡节俭之风。赞颂了家乡一位淘沙为业的普通百姓将淘沙中所获的奇石堆叠成了武夷的山势,还题上朱熹的《九曲棹歌》。三是对星陨石、太乙余粮、琥珀等的成因作了如屈原《天问》般的求索。
《灵岩图说》作者孙国敉,字伯观,江苏昆山人。该文对灵璧石(雨花石)的图纹、质地、形态、色泽作了分类品鉴,还对当时灵岩石的采集、交易、收藏、赏析作了翔实的描写。例如认为灵岩石以不浸入水中就有“天光倩灿、肤胎透漏、入手夺目”者为神品,而那种浸入水中才能助其姿者属于第二等。作者也鲜明地表达出“赏析不在于占有”“苟得其趣,安问主宾”的无功利审美意识,尤为可贵。
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 灵璧石
庄周化蝶 | 雨花石
清泉石上流 | 雨花石
《园冶》作者计成(1579年~?),江苏苏州人。他提出的“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原则,至今仍被国内外园林学者奉为圭臬。该书记载了可用于造园的太湖石、灵璧石、锦州石等16种观赏石。其选石的标准是像太湖石那样“性坚而润、有嵌空、穿眼、宛转、崄怪势”者。二是“文如古拙”。二者合在一起,便是“透、漏、皱”的三字相石法和“精在体宜”的用石法。
亭亭玉立 | 太湖石
清·涌云 | 太湖石
五 以《惕庵石谱》为代表的
清代重要赏石图书
清朝的中央集权和文字狱较明朝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文化上,明清两朝“是积聚而非迸发,是回溯而非突进,是修饰而非更新”。
《惕庵石谱》作者诸九鼎,字骏男,生活于明末清初。该书成于1670年,其所记述的石品约20种,为来自四川的图纹河卵石,多为玛瑙质。该石谱对每一石品有述文,述其形、质、色、纹、图;有命题,或直白、或感悟、或引申、或比附;有配诗,或比德、或缘情、或畅神、或悟道;有绘图(已佚)。该书传承了《云林石谱》对奇石自然美的发现和《素园石谱》对奇石艺术美的创造。通过对奇石的述文、命题、赋诗的解读,可以感受到作者磊落的胸怀、炽热的情感和精微的赏析。
《闲情偶寄》作者李渔(1611年~1680年),号笠翁,浙江兰溪人。该书是作者生活与艺术的集结,其中与赏石有关的在居室部的“山石第五”中,有小序、大山、小山、石壁、石洞、零星等5则,以叠造假山为主要内容。作者认为对待生活要有一种审美的闲情逸致。就假山石而言,不在于假山石的大与小,不在于主人的富与贫,只要主人有雅的精神境界,哪怕案头只有一拳小石,也可尽得山林之幽趣。《黄山松石谱》作者闵麟嗣(1628年~1704年),字宾连,安徽歙县人。该书记有44座自然景观石,在描述时引导读者于黄山美景之中。作者在描绘石之自然形态之后,常以传闻或想象设问,妙趣横生。亦常借石抒怀,强调自然景观石与环境的相融及对其文化底蕴的发掘。叠脂凝玉 | 黄山蜡石
《怪石录》作者沈心(约1697年~?),字房仲,浙江杭州人。该书共记载山东石品22种。对每一石品先说明具体产地,再叙及性状,再辑录所引用的文献,作者自己的诗文也包括在其中。引人注意的是在述及崂山石时的这一段话“就其形色纹理,余名之曰:翠岩寒瀑”,说明已将形、色、纹作为赏石的形式美因子用于奇石的鉴赏了。《选石记》作者成性,生平不详。作者记述他由阳平关入蜀后在川北的河流里采撷卵石的经历。引人注意的是作者对卵石类图纹石所提出的形式美因子鉴赏的权重是“首体式、次纹理、次颜色”,即第一是形态,第二是纹理,第三是色彩,这与今天一些长江石友的理解相合。雾山金岚 | 长江蜡石
济世活佛 | 大湾石
《广东新语》作者屈大均(1630年~1696年),字翁山,广东番禹人。其述之石必先考地理形势,再述外部特征,继而亲身体验,或广征博引,或感慨以志。引人注意的是,作者在谈到小英石的鉴赏时,提到“凡以皱、瘦、透、秀四者备具为良”,这是否就是由宋代渔阳公的“秀、瘦、雅、透”到清末郑板桥的“痩、皱、漏、透”的一个中间环节呢?探幽 | 英石
《天全石录》作者陈矩(1851年~1939年),字衡山,贵州贵阳人。该书记述了作者在四川天全任上时对当地32种石品的考察情况。有一石三看之趣的,有亲历的奇石异象的,有发现砚石新种的,有描绘几处大型天然图纹石屏的,引人入胜。太白踏雪 | 长江石
在我国近代史分期上,将1912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1949年间的38年称为中华民国时期。其最突出的文化特点便是引进西方近代的科学精神与方法的西学东渐,包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渗透。《万石斋灵岩石谱》作者张轮远(1899年~1986年),河北雍阳人,灵岩石(雨花石)赏析大家。该书写成于1924年,内容可归纳为:好石者心理的分析,灵岩石赏析历史和地学成因,灵岩石形、质、色、纹和象形的论述,灵岩石的鉴赏,灵岩石的陈列与保存,灵岩石的赏析实例等6个部分。本书对具有现代意义的赏石审美理论的建构,作出了重大贡献:第一,首次明确地提出了观赏石的鉴评的自然要素是形、质、色、纹;在人文要素中提出了象形(韵意)、命题、陈列。第二,提出了灵岩石鉴评的指标与方法。第三,在灵岩石地学成因的分析中体悟到了科学美的存在。第四,提出了“天然美术品”的命题,指出“灵岩石乃天然美术品之一”。《石雅》作者章鸿钊(1877年~1951年),字演群,浙江湖州人,中国现代地质科学奠基人之一。《石雅》初刊于1921年,再刊于1928年。《石雅》是章鸿钊按照现代矿物学的理论对散布于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文献中的各类石品进行梳理、辨析和正名。涉及600多石种,正名的石品达52则之多。作者以正名的方式将观赏石的地质学成因纳入到了赏石之中。《石雅》
《邵翼如先生瀚海聚珍石考》作者高良佐,生于1912年,上海松山人。此书系作者陪同时任国民党中央委员的邵元冲(字翼如)赴西北时,对敦煌西南古阳关及古玉门关戈壁石的实地调查和文献考证。文中所说的戈壁石“是分五色,而纹理形态各殊······石皆坚致晶莹······盖界于玉石之间”,当为戈壁玛瑙。作者关于戈壁石的主产地在内外蒙古的沙漠戈壁之中的推测,很有见地。珍馐 | 沙漠漆
漓江情画 | 戈壁玛瑙
《雨花石子记》作者王猩酋(1878年~1948年),名文桂,字馨秋,后改为猩酋,雨花石赏析大家。该书关于雨花石史、地和质、形、色、纹、造象的赏析方法与张轮远一致。本书在审美创造上除命题、赋诗外,更有雨花石组合、制屏的创新。他推测雨花石产地当不限于六合,而及于整个长江流域的说法也已被证实。梅雪争春 | 雨花石
在西学东渐日盛的民国时期,学界对赏石的科学美的理解已拔高到一个新境界,并从科学性、艺术性上构建出赏石理论的体系雏形。天书 | 彩陶石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