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忘记密码
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
保存桌面
手机浏览
联系方式
会员中心
协会精选
行业聚焦
协会活动
技术前沿
公益活动
交流合作
企业走访
人物访谈
企业风采
协会信息
协会查询
科技前沿
工业制造
商业贸易
IT通信
互联网
生物医药
金融保险
企业服务
医疗保健
消费电商
文化娱乐
先进制造
交通物流
汽车工业
重型工业
民生服务
零售批发
房地产
建筑建材
贸易进出口
峰会活动
项目库
机构库
发现更多
方案
动态
招募会员
产品服务
搜索
高级搜索
首页
协会查询
首页概览
最新动态
单位介绍
联系方式
首页
>
最新动态
>
中国古代赏石文化的精髓以意相石
最新动态
中国古代赏石文化的精髓以意相石
2024-09-20
4
收录于话题
#米芾
#郑板桥
清初郑板桥曾在石画上题过一段文字,其中点到了米芾和苏东坡两位赏石大家的赏石观。
“米元章(米芾)论石,曰瘦、曰绉、曰漏、曰透,可谓尽石之妙矣。东坡(苏轼)又曰‘石文而丑’。一‘丑’字则石之干态万状,皆从此出。彼元章但知好之为好,而不知陋劣中有至好也,东坡胸次,其造化之炉冶乎!燮画此石,丑石也。丑而雄,丑而秀。”文中出现的两种经典论石观:一是米带的“瘦、绉、漏、透”;另一是苏轼和郑板桥本人对“丑石”的赞扬。
清·郑板桥 《竹石图》
众所周知,米芾有个爱称叫“石痴”。但郑板桥对这位大名鼎鼎的“石痴”的赏石观却不完全认同。他在肯定米公“尽石之妙”的同时,又借“东坡”之言创立了一种“丑石论”,这向我们传递了两个信息:
一是中国古代赏石文化可能存在一个由“形”向“意”的转化过程;二是“米石论”和“丑石论”是这种深化发展中的两座高峰。
先看“米石论”:
米芾的“瘦、绉、漏、透”其精妙处,就在于它是
“以意相石”
,而非“以形相石”。虽然看起来字字都是在讲“石形”,其实真正明白的人,就知道是要“得意,忘形”。
苏轼的“丑石论”虽然没有“瘦、绉、漏、透”那样家喻户晓,但“赏石求意”的核心意涵却较“米石论”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在画论中认为,画有雅俗之分。即“士人画”与“画工画”——“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所到;乃若画工在往只取鞭策、皮毛……”。并将这种“写意说”付诸实践,为我们留下了一幅极为珍贵的传世范本——《枯木竹石图》。
宋·苏轼 《枯木竹石图》
苏轼、米芾同为北宋大家,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隐约感到:
我国的赏石审美理念,经历了草蛇灰线的变化后,到了宋代已为之一变,,且“求意"之心逐渐定型。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之前的历史进程,看看赏石观由“形”向“意”变化的整个心路历程。
初期,也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赏石与山林逸乐思想密不可分,赏石也以山形石为主(我们所说的赏石,特指合乎今人概念的赏石,而非当时流行的志怪小说中对于怪石来历的猎奇记载)。唐代是赏石的第一座高峰,但当时所载的观赏石,除了白居易、李德裕等人的少量藏石外,也是以“揽物之情”为主赏点。以李白的《咏牛石》为例:“怪石巍巍巧如牛,山中高卧数千秋。风吹遍体无毛动,雨打浑身有汗流,芳草齐眉弗入口,牧童板角不回头。自来鼻上无绳索,天地为栏夜不收。”这头石牛尽管被李白描绘得呼之欲出,但它却没有摆脱唐宋早期“以形相石”的历史局限性。从而并未走进中国古代赏石文化真正的天池妙境!
文化理念星移斗转,中国古代赏石逐渐进入了
北宋
的新时代。这个时期的赏石文化开始由相对的具象进入抽象或半抽象。其中在赏石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一个是苏轼,另一个就是米芾。
米芾的“瘦、绉、漏、透”让中国赏石文化超然物外,即摆脱了对物体的依赖,几乎达到了“得意忘筌”的奇异境界。它可以是什么,也可以不是什么。它深入到人的内心,把人由现实世界带入了魔幻世界。
苏轼是文坛巨匠,且他对古代赏石文化的贡献也不可小觑。他的
“石文而丑”
可以视为“瘦、绉、漏、透”的初级阶段。可以说“苏石论”成了“米石论”的奠基石,没有苏轼的“丑石论”,便没有米芾的“瘦、绉、漏、透”。
丑是个贬意词,人们一般不会去“赏丑”。这位大文豪所说的,把丑拿来当美欣赏,绝对有其深层次的原因。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丑石”是一个超然物外,属于心理、情感和精神世界的东西。
而苏轼六百年之后的郑板桥,所明确提出的“丑石论”,则不但有一脉相承处,更是对“米石论”,“曰瘦、曰绉、曰漏、曰透”的深化、它将中国古代赏石文化的诗性内涵和审美功能推向了巅峰。
“丑石论”与“米石论”均有“以意相石”的特征,它们观察物象都是
从本质出发而非从现象出发
。过去我曾多次谈过“瘦、绉、漏、透”具有一种内敛的抽象美。所谓抽象是指“人们无法用简单的具象思维将其纳入现代赏石文化的审美范畴”。因为,它们由于异化而远离现实,即使在古代也会形成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另类之美。至于今天的抽象赏石就更不用说了。
“丑石论”与“米石论”异曲同工,具有相似的艺术意境。但二者的妙意却有深浅之别:“米石论”意境朦胧,远离现实如雾里看花;“丑石论"则直抒胸臆,但却暗藏玄机,距离现实更远。由于“米石论”只“知好之为好,而不知陋劣中有至好也”,所以它比“丑石论”的直白意涵要浅显得多。
不过,看似直白的“丑石论”中,又隐藏着更深的秘境。它“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很像《诗经》中的“托物咏志”。
我们再看郑板桥:“燮画此石,丑石也。”但他真正要表达的意思是“丑而雄,丑而秀”。明是赏丑,实是赏美,只是不愿直接说出来而已。所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更有情”。
具象可见,意象难觅。王安石在《读史》中也说:“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因为,后者己经透彻肺腑,入木三分,具有刻骨铭心之美。
可能有人会问,郑板桥明明在说“米元章论石”怎么又扯上“画石”了呢?这就缘于论石、画石都与写意关联,赏石文化从本质上讲就是“意石文化”。绘画是以笔达意,赏石是以心达意。所以,在郑板桥眼里论石、画石早已融为一体。
郑板桥说“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谁与荒斋伴寂寥,一枝柱石上云霄。挺然直是陶元亮,五斗何能折我腰”。他写意的过程,是把眼中之竹化为心中之竹;再把心中之竹画为纸上之竹。所以,勿论“瘦竹”也罢,“丑石”也罢,均化作了他人生的信念——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做鱼竿。
清·郑板桥 《柱石图》
一个“丑”字,芥纳须弥。但“丑石论”有前后两个发展阶段.即苏轼的“丑石论”和郑板桥的“丑石论”。苏轼早期的“丑石论”是“石之千态万状,皆从此出”﹔郑板桥后期的“丑石论”是“丑而雄,丑而秀”无形无状,全是修饰语。这就不难看出,后者的意涵比前者的意涵要更深一步。
以五代荆浩的《画山水赋》为例“凡画山水,意在笔先。丈山尺树,寸马豆人。远人无目,远树无枝,远林无叶,远阁无基。远山无皴,隐隐似眉。远水无波,高与天齐。此其诀也。”所有的“远”都必须回归到一个“意”字上。所以,“意在笔先”才是它真正的焦点。少了“意”字,什么都是浮云!
我们拿在手里的每一方石头也一样。它们确实“无皴”、“无痕”、“无叶”、“无枝”、“无目”、“无基”,但它们都是有生命的“丈山尺树,寸马豆人”!因为通过我们手里的石头昭示了一种文化形态和艺术智慧的遥远,以及思想和意境的深遂!赏石文化后浪推着前浪,画卷连接画卷,它是一种神奇的生命运动——五千年的历程竟在弹指一挥间!
往期精彩回顾:
展讯 | 2024第二十届阿拉善玉·观赏石文化旅游节将于2024年9月23日开幕
奇妙的观赏石—丝绸路上的魔鬼城
清代的扬州玉雕艺术鉴藏
奇妙的观赏石—丝绸路上的魔鬼城
观赏石之美在于自身!
海拔5000米的无人之境,走进新疆且末糖玉矿区
新疆和田玉籽料的“新玩法”,别样的感觉
金丝玉原石收藏收益高!哪些值得收藏?
捡到这样的石千万别丢!
奇石收藏的七大价值,你真的了解吗?
赏石 | 瘦漏生奇,玲珑生巧
什么是烧皮料?不懂可要吃亏了
世界十大珠宝玉石市场,除了缅甸还有哪些
中国赏石文化文脉重要书录(下)
视频新闻 | 中国·银川第五届赏石非遗文化旅游博览会今日开幕
写在撷英拾萃--古代杂件艺术品展览前
这些盆景不但造型优美,而且能永葆鲜艳
事关史前和夏文化考古,重要进展公布!
2024中国(银川)第五届赏石非遗文化旅游博览会盛大开幕!
想找乐子?就找勒子!
和田玉里的绝色
阿拉善石博会(9.23~10.7)
通天传说·神玉绕月——翟倚卫玉雕作品遨游太空十周年纪念作品发售
南红玛瑙适合什么人佩戴?
中国赏石文化文脉重要书录(上)
奇妙的观赏石—蒲松龄聊石
独籽将是玉雕收藏的“硬通货”?
这才是世界排名前十的奢侈品
展讯 | 第三届南京矿博会拟于2025年5月召开
如果捡到了美丽的海玻璃,你会用它做什么?
石头画魅力,石头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来新疆,「切莫」错过「且末」
奇石收藏的困惑:奇石传承如何破局?
这些玉石比羊脂级白玉还珍贵
枯木本无情,遇绿又逢春!
重磅来袭!解密天价奇石的内幕!
奇石艺术品是顶级的艺术品
戈壁黄金---沙漠漆
2024年各地830活动汇总(第二期)
如何辩证的欣赏禅石?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