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雷敬敷:中国传统赏石艺术的特色
最新动态
雷敬敷:中国传统赏石艺术的特色
2024-10-174

中国传统赏石艺术的特色

中国传统赏石艺术是以自然天成可采集的有观赏价值的石头——观赏石,作为审美对象的一种特殊的艺术,是我国传统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它不像通常的艺术那样内容在前,形式在后,而是在发现观赏石自然美的形式后,再赋以观赏者的思想和情感内容的艺术创造,这就是“天造奇石,人赋妙意”。
人赋妙意的审美创造,主要是精神的创造。自然形成的观赏石,最终以赏石艺术的形式呈现。中国传统赏石艺术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它的表现形式、审美理念、发展进程和比较优势等方面。
一、赏石艺术的表现形式
赏石艺术在表现形式上是一种发现的艺术、赋意的艺术、传承的艺术。
1、发现的艺术
当人们从自然界中撷取一枚有观赏价值的石头时,他首先要作的便是审石度势,寻求最佳观赏面和观赏角度,由形、质、色、纹个别属性的感觉到对其综合形象的知觉,作出对于这枚观赏石是具象的(图1)、或意象的(图2)、或抽象的(图3)审美判断,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艺术创作。
图1(东坡肘子)于瑞军藏
图2(幽默人生)杨有志藏
图3
一枚戈壁石,因多角度的审视而有不同的审美发现。图4-A,因顶端的裂隙而分为两部分,二者似在角力中呈胶着状态,故可意会为“难分伯仲”;图4-B,似一弓腰蹑足的人物,肢体语言诉说着“疑虑惊诧”的神态;图4-C,极具松鼠的特征,是其跳跃前的瞬间定格,可谓“转瞬即逝”;图4-D,为一动物的坐姿,一幅悠闲的神情,真乃“怡然自得”。
2、赋意的艺术
天造之石,因赏析者注入的思想和情感内容的赋意,才成为了天然石质艺术品。这个“赋”的艺术创造涵对观赏石的命题、赋文、配座、组合等。
图纹石“五月鲜花志士血”(图5)的命题,让人联想起那首著名的抗日救亡歌曲的时代背景,情与景的交融,产生出具有震撼力的意境,一种对志士景仰之情转化而来的崇高美的感受,油然而生。

图5(五月鲜花志士血)肖名芄藏
图6 (叠岩春晓)赖国焕藏
当命题尚不足以表达意境之态,则赋文以美,或诗、或词、或文。高见赏石会所藏有一大化石(图6),笔者以“叠崖春晓”为题,调寄“西江月”,词曰:
春草春花春雨,
浮图夜半轻寒。
叠崖春晓枕清泉,
听取天音一片。
红棕绿氤错彩,
朝晖夕照皆妍。
蝶风吹断柳丝烟,
四季春光不减。
配座不仅是将观赏石已确定的观赏面和观赏角度固定下来,而且还有深化意境的作用。一枚钢盔状的造型石,经配上军被状的台座和五角星的配件后,“军魂”|的命题才得以成立(图7)。

图7(军魂)张宗岳藏
组合则是将两枚以上的观赏石组合成相关联的一个整体,表达出较单体石更丰厚的审美意蕴。一对羽色一体、媚眼宛然的玉鸟双棲于连理枝的配座上,在啁啾之声中演绎一曲“琴瑟和鸣”的夫妻恩爱(图8)。

图8(琴瑟和鸣)
赋意的审美创造,表达的是创造者的主观述求,与中国传统艺术重写意的表现手法相一致,从这个角度看,赏石艺术也可以说是一种表现的艺术。
3、传承的艺术
赏石艺术既有物质的传承,更有精神的传承,渊远流长。据考古发掘,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了赏石艺术的萌芽。绵延6000年的赏石艺术,概而言之,发端于先秦,盛行于唐宋,繁荣于明清,完善于民国,发展于当代。赏石艺术以集体传承为主线,以个人鉴赏为表征,而以石谱著述的文化的自觉为其显著的特色。早在成书于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900年间的《尚书·禹贡》中,所记述的包括“怪石”在内的石品有25项,为各类贡品之最。成书于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前400年间的《山海经》,记述了包括“美石”、“怪石”、“采石”、“文石”在内的89种石品,被著名中国文化学者陈立夫先生誉为中国第一部经典性“石谱”。
到了公元1133年的北宋宣和年间,一部具有完全石谱意义的由杜绾撰写的《云林石谱》问世了,它记载了遍及当时全国82个州、府、军的116种观赏石。自此以后,各历史时期的石谱文献有序传承至今。诚如民国藏石大家张轮远在他的《万石斋灵岩石谱》的序中所言,他的这部石谱就是继宋云林、明素园、清诸九鼎的石谱之后而为,其谱系之序清晰明了。
这里要特别提到的是明代林有麟在《素元石谱》中关于“石”与“非石”的思想。他认为作为“非石”的石的精神层面的传承意义较之于物质层面的“石”更为重要。只有对于观赏石的绘图写真、点评命题、咏以诗词的审美艺术创造,才能“蓄自我祖,宝兹世泽”而传承永续。
二、赏石艺术的审美理念
赏石艺术的审美理念在我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下,突出地体现在天人合一、以奇为美、以石比德、赏石乐生这几个方面。
1、天人合一,追求意境
我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无不统摄于“天人合一”的宇宙构成论的哲学思想之中,传统赏石艺术也是如此。在人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突显的当代,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天人合一”观的普世意义,不言而喻。
赏石艺术的天人合一理念,在观赏石的物质层面上,追求观赏石不假人为,不加雕琢的自然天成。就是那些必须切割、打磨的大理石之类的山体石,也被称之为“天然石画”(图9)。甚至于将用作雕件的和田玉籽料中的多姿多彩者,也以原石赏析,称之为“和田观赏玉”(图10)。
图9(层林尽染)杨俊斌藏
图10(喀纳斯秋色)毕彦海藏
赏石艺术的天人合一理念,在观赏石的精神层面上,追求赏析或创作时由“观”、“赏”进而通过“悟”而达到审美意境,获得最大的审美愉悦。“意”是人的思想与情感,“境”是超越了观赏石本身的景外之景、象外之象。意境是情景交融,人石合一的一种空灵恍惚的状态。将意境的感受诉诸于文字,那就是赋文以美了。
图11(白牡丹)黄其政藏
对于命题为“白牡丹”的图纹石(图11)的意境感受,笔者赋诗曰:
素裙羽衣舞徘徊,
清波芙蓉次第开。
一缕暗香随风动,
为有牡丹仙子来。
图12(得道)张炜藏
意境是有层次的,其最高的层次是对人与石的超越,通过理性沉思,感悟宇宙人生的真谛,这就是林有麟在《素园石谱》中所说的“石尤近于禅”。在对造型石“得道”(图12)的审美意境中,笔者将此理性沉思赋诗曰:
身融宇宙已心通,
神驰八荒须臾中。
芥末可观天下事,
禅定自在色即空。
2、形质色纹,以奇为美
赏石艺术的审美对象观赏石的“形”,是形态、体量和石皮;“质”是质地的粗细、硬度的高低和质感的润燥;“色”是色彩和光泽;“纹”是石的纹理。
自古以来,赏石艺术对形质色纹均以奇为美。从先秦《尚书·禹贡》中的“怪石”贡品,到宋代苏东坡的“石文而丑”的评说,直到清末郑板桥的“一‘丑’字则石之千态万状,皆从此出”的体验,这“怪”和“丑”都涵“奇”的意义。清代沈心在《怪石录》序中的“质色文理,迵非凡品”,更是强调了怪石在于形质色纹的非同一般。
图13.(青瓜)宋莉藏
观赏石的“奇”所带来的美感,一是可以乱真的具象的惊奇的感受(图13),二是形、质、色、纹的奇特、奇妙、奇巧、奇拙、奇丑,给人一种难于名状的独特的感受。如由黑色电气石、云母、重晶石共生的矿物晶竟然构成了花瓶和插花(图14)。
图14(花瓶)孟涛明藏
3、以石比德,赏石乐生
我国传统美学自孔子关于“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等论述之后,荀子在《法行篇》中说“夫玉者,君子比德焉”以来,自然美就成为比德的对象,成为人们道德满足的寄托,也成为传统赏石艺术的审美理念。孔传在为杜绾《云林石谱》的序中明确地说,“圣人尝曰:‘仁者乐山。’好石乃乐山之意,盖所谓静而寿者,有得于此”。所以,关于米芾拜石的佳话,一直流传至今(图15)。在赏石艺术中,充满着以石为师,以石比德的情愫。
图15(拜石图)候桂林藏,
以石比德不仅表现在将人的道德情操比附于观赏石,反过来观赏石也会因名人高士的喜好而被赋于了人格的魅力,如宋代苏东坡心仪的“壶中九华”、“雪浪石”。如近代沈钧儒、张大千的藏石(图16)。在以石比德的人与石的互动中,人伦社会与现实社会得到了统一,“善”转化成了“美”。
图16(座看云起时)沈钧儒藏
图16(张大千)
中国传统赏石艺术在强调道德情操满足的同时,也特别强调人的自然情感的满足,提倡在寄情于石的缘情与人石合一的畅神之中,获得赏石乐生的审美享受。这就是明代《素园石谱》作者林有麟所体验的“神游其间”、“莞尔不言,一洗人间肉飞丝语境界”,也是当代石友所感悟的“夜听石语到三更”、“石心石意石有情”。
 三、赏石艺术的发展进程 

当我们以历史的视角,动态的观点来探究中国传统赏石艺术在发展进程中的特色时,可以看到有以下三条清晰的脉络:

1、从自然美到与艺术美、科学美相融汇

自然美是“天造奇石”的本质的美,也是发现的美;“艺术美”是“人赋妙意”创造的美;“科学美”是在探索观赏石成因的科学求真中的理性的美。当我们以历代石谱文献为线索时可以看出,赏石艺术从先秦到当代,有一条由自然美到艺术美,再到科学美的发展进程。

《尚书·禹贡》、《山海经》对观赏石形质色纹的自然美就有所感知,而宋代《云林石谱》对观赏石自然美的认识则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它不但对一百多种石种作了形质色纹的详尽描述,而且进行了品第鉴别。如对质地有硬软、润燥之分后,又将润燥细分为枯燥、稍燥、微燥、不润、稍润、润等六个级别;将硬软细分为正可屑金、不容斧凿、坚、稍坚、软、甚软等六个级别。

咏石诗词自魏晋以来就见于文墨之中,但自明代林有麟在《素园石谱》中大力倡导与实践后才将绘画写真,点评命题,咏以诗词的“图绘著绿”成为赏石艺术创作的一种体例。《素园石谱》辑有石品94则,绘图244幅,咏石诗文80首。自《素园石谱》开创赏石艺术以艺术美为主旨后,清《惕庵石谱》、民国《万石斋灵岩大理石谱》、《雨花石子记》等,莫不如是。

赏石艺术科学美的确立在于西学东渐日盛的民国时期,我国近代地质学界的先驱章鸿钊先生于1921年初刊的《石雅》一书,以现代矿物学知识对我国古代文献中的包括观赏石在内的石品进行了正名。而张轮远和王猩酋则首开观赏石成因探索之先河。如果说以石比德是以善为美,那么科学美是真启美。赏石艺术体现了、善、美的统一。

图17(行者无疆)牛春旺藏

到了当代,好石者已自觉地将观赏石的自然美与艺术美、科学美融汇于赏石艺术的创作之中。如对一枚命题为“行者无疆”的雅丹结核石(图17)的点评中,笔者先以“砂凝为石,矿液为粘。天造地塑,憨态可观。斯石生于戈壁,望断大漠孤烟,长在峭崖,魂锁雪域边关”述其形成的机制和产状,其后则以“望大江南北,万紫千红,春风和煦柳穿燕;秦岭上下,三山五岳,秋空清澈松攀猿”演绎出这雅丹石“行者”所看到的祖国“九州同乐,华夏皆欢”的景象。

2、由精英文化到与大众文化相结合

赏石艺术在漫长的发展岁月里,其审美对象的观赏石不论是作为诸侯进献天子的贡品,还是作为文房清玩,它都属于以士大夫阶层为主流的精英文化范畴。只有到了改革开放,国运兴、收藏热的今天,赏石艺术才由精英文化走向了与大众文化的相结合的道路。特别是2005年中国观赏石协会的成立,史无前例地形成了全国统筹下的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相结合的新格局,使中国传统赏石艺术在传承与创新、理论与实践、事业与市场、保护与开发、普及与提高、精英与大众的方方面面,都取得了划时代的进步。

现在,赏石艺术进社区、进学校,在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彰显中国精神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南京市雨花台中学将赏石艺术纳入到了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学校自办了雨花石文化博物馆,编写雨花石校本教材,出版《雨中石韵》杂志,同学们在雨花石的审美欣赏和审美创造中陶冶了情操。(图18,《雨中石韵》书影)

图18(雨中情韵)

学生们以“大自然的‘妙手’”、“家乡的依恋”、“人生如石”、“浓浓雨花情”、“天然的艺术品”、“发现雨花石之美”、“美丽的瞬间凝固”等为题,写下了莘莘学子对雨花石的感悟,表达出对自然、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由“小我”兴趣到与社会“大我”相协调

赏石艺术本是在于好石者——石友的个人兴趣与爱好,然而,其中蕴含着“智者乐山”的人与自然和谐,“以石比德”的人与社会和谐,“追求意境”的人自身和谐的哲理。有鉴于此,根据新的时代特征,新的社会实践,中国观赏石协会不失时机地提出了“一方石头和谐一个家庭,一方石头汇聚一批朋友,一方石头造福一方百姓,一方石头传承一种文化,一方石头弘扬一种精神,一方石头拓展一个产业”的“六个一”的赏石新理念和促进身心健康、提高人文素养、帮助发家致富的“健民、育民、富民”的“三个功能”。

“六个一”和“三个功能”倡导的是让赏石艺术由一种个人的爱好提升到家庭、到朋友、到地域,乃至形成既有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又有时代精神体现的集体人格秉赋的正能量。“小我”的兴趣在与社会“大我”的协调中发展,让每一个爱石者都有机会在中国梦的大格局中去实现自己心中爱石的梦想。

赏石艺术由“小我”的兴趣在与社会“大我”的协调,其实质是将个人的文化自发行为转化为群体的文化自觉行动,这是赏石艺术传承到当代的机制创新。这里以笔者近期对一命题为“古域丝绸”的吕梁石(图19)的赋文实践来说明在这种机制下的赏石艺术创作。

图22(古域丝绸)孙福新藏

作者先以七言诗作为古域丝绸之路的开篇:“吕梁奇石意趣多,丝绸古道一路歌。长城横亘嘉峪关,残垣败垛锁莽川。”接着以行歌的体式描绘了当年丝绸古道上行旅者的艰辛,“西出玉门黄沙漫,春风不渡空嗟叹。疏勒往西过葱岭,人困马乏行欲停。更经大宛向木鹿,地中海岸遥在目。一石遐想万里路,古道茫茫向谁诉?少壮离家白发催,魂断大漠犹思归!”

然后以2011年3月由重庆经新疆、中亚到欧洲的渝新欧铁路的正式开通为背景,讴歌了重启陆上丝绸之路的国家战略,诗中写道:“中华复新凯歌杨,世界之林当自强。今日重振丝绸路,东风西渐欧亚途。专列奔驰渝新欧,半生旅程半月酬。亿年奇石可作证,丝绸新路坦途顺!”

四、赏石艺术的比较优势

赏石艺术在表现形式上、审美理念上和发展进程上的特色,构成了赏石艺术的比较优势,主要有以下方面。

1、源远流长,历久弥新

赏石艺术有考古发掘的观赏石实证的有6000年的历史,有历史文献记载的有4000多年的历史。赏石艺术从源头开始就一直在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宇宙构成论哲学思想的统摄下延续至今,虽时有起伏,但从未中断。“天人合一”思想在当代的普世价值,赋予了赏石艺术历久弥新的时代意义。

(六千年以前先民采集的雨花石)

2、海纳百川,和谐包容

很少有其它的艺术形式有赏石艺术这样大的包容性。就爱石者而言,从普通百姓到官员学者,几乎涵盖了社会各阶层人士。就观赏石而言,五大类别,数百品种,可以各取所爱;似与不似,见人见智,可以各有所得。

赏石艺术海纳百川的包容性,构建了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自身和谐的精神家园。几乎每一个人都易于并乐于受到赏石艺术的熏陶。

3、精神物质,相融共济

赏石艺术在精神与物质的结合上有自身优势。对观赏石的审美欣赏,有由表及里的观、赏、悟的递进过程;对观赏石的审美创造有命题、赋文、配座、组合等等的多种形式。

赏石艺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爱石者的心智,让人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作做到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精神与物质在这里相融相济。

4、综合之美,无与伦比

赏石艺术所表达的是一种综合之美,它既不同于自然风貌那样单一的自然美,也不同于人工制造的艺术品那样单一的艺术美,赏石艺术融自然美的发现,艺术美的创造,科学美的理解于一体,是一种无与伦比的真善美相统一的综合之美。这是它较一般的自然物,一般的艺术品更有魅力的原因之所在。

5、赏析增值,独具一格
赏石艺术以满足广大爱好者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为目的。对赏石艺术品的消费是对其物质属性和精神属性的欣赏与收藏。赏石艺术品作为一种商品,不但在自然美的发现中可以增值,在人文积淀的传承中可以增值,而且可以在赋意的命题、赋文等的精神投入中增值,在配座、组合等的物质投入中增值,这是一般的艺术品、收藏品难以具有的。赏石增值,别具一格。
在我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生成发展,传承创新的赏石艺术,不但源远流长,而且博大精深,以赏石艺术申报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契机,中国传统赏石艺术在相关法律的保护和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必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END·

声明: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内容不用于商业,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往期精彩回顾:
距今约5000年大墓被发现!
戈壁石“核桃”即将亮相上海石展
会玩的人,让有生活变得有味
玉雕名家作品赏
清泉石上流 | “海上石语”2024现代赏石艺术展导言
陈炉石鉴评标准2024年10月10正式实施
石头中的神秘力量,奇石玩出健康身心
玩石,从新手到高手是如何养成的?
收藏跳的最深的坑,莫过于中了“以玉抵债”的套路
珠宝里的“双胞胎”
完整版的溯源对比:“形质色纹”和“瘦透漏皱”
这些其貌不扬的玉料,雕刻绝了
茶桌与木头结合,喜欢吗?
视频新闻 | 2024年度赏石艺术科学奖颁奖典礼、第四届中石协赏石艺术双年展、第七届中国(咸阳)赏石文化旅游活动
《博乐行一路情》
史上最大根雕齐聚,全球只有中国有
探秘罗布泊蛋白石
思考!奇石是越大越好吗?
六大礼器 | 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
十月大展单元推介:最具烟火气的奇石展销会
玉石界的“网红”米达料
玉雕里的水货
小小玉制,竟然有这样的内涵
简述明代《长物志》等三部赏石著作
雷敬敷:小品石组合形式美鉴赏的三个方面
盘点中国中国大学里的奇石馆,快来看看都藏了什么石头!
奇石收藏的五大难题
葫芦,原来可以这么玩
强地磁暴预警!阿勒泰等北方地区将出现极光
雷敬敷:“形质色纹韵”中的“韵” ——理论与实践
2024秋日大展预热之--上石协现代赏石展品拾萃
传统文房的审美体系
马盛德:非遗保护与文旅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路径
馆藏镂雕战汉龙纹玉环、玉璧、玉瑗赏析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