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历代帝王多以玉为美,但真正做到嗜玉成癖乐此不疲的当首推乾隆。
在他治理期间,玉雕达到一个高峰。不仅有中国的传统玉器,还引进了外域的玉质艺术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痕都斯坦玉器。
痕都斯坦不是中亚某个斯坦国,地图上你是查不到的,因为他是乾隆皇帝自己发明的。
他撰的文章里记载,北印度与巴基斯坦一代进贡的玉器,要命名为“痕都斯坦玉”,中国玉匠做的就叫“仿痕都斯坦玉”。
依我们现在的审美看,痕都斯坦玉就是有着浓厚异域风情的、伊斯兰风格的玉器。
痕都斯坦玉器与传统玉器的雅致意蕴完全不一样,更追求玉材纯净,富贵华丽,会在玉器上嵌饰金银细丝及红、绿、黄、蓝各色宝石。
纪晓岚曾说过 “今琢玉之巧,以痕都斯坦为第一”,可见其重要地位。
痕都斯坦玉整体多是诱明或半诱明状的,“玉器到底能做到多薄?”相信这是很多玉友的疑问,一般来说古代薄胎能将胎壁厚度控制在1毫米左右,现代玉雕则能创造出0.5毫米甚至更薄。
“空、飘、细、巧”,由于胎体薄,拿在手上又轻又巧,如同浮云一般,所以乾隆皇帝称赞它:“在手疑无物,定睛知有形。”
因为薄胎玉器薄而轻,放在水上会飘,不会沉入水中,还被人称为“水上飘”。
“抚外影瞻内”,就是说从外面就能看到玉器的里面,这就是薄胎玉器的魅力。
因为薄胎工艺非常复杂,损坏率很高,据说乾隆时期工匠造成一个,乾隆皇帝就会赋诗一首,乾隆的800首赏玉诗里,关于痕都斯坦玉器只有60首。
诗的艺术水平如何不知道,薄胎雕刻的水准倒是真的很高。
要达成“透亮”的效果就必须要“掏膛”,薄胎的坯体薄,制作过程中极易破裂,这就要求玉雕师有高超的操作技艺和心理素质,将实心的玉料掏空,壁身只有一两毫米,可见薄胎之难得。
痕都斯坦玉器不仅是薄。很多作品还利用多层次的浅浮雕,或者采用五颜六色的镶嵌来营造华丽高贵的美感气氛。亦有金粉直接描绘图案的。
清 痕都斯坦玉嵌宝盖盒
痕都斯坦玉器雕刻上,采用浮雕、圆雕、镂空雕等多种工艺组合。花叶纹以剔地阳纹技法在器表起之花纹,即雕刻时先琢平底子,再浅浮雕纹饰,形成凹凸的视觉反差,增强其艺术表现效果,所以器物皆磨去琢痕,碾琢极细,乾隆皇帝曾咏诗“细如发毛理,浑无斧凿痕”,就是对其雕工的高度赞誉。
清 痕都斯坦碧玉菊瓣纹碗
痕都斯坦玉器的表面不像中国玉器那样光洁平滑,或仅用阴线浮雕来作装饰,而是善用纤细的金丝或银丝将花纹的轮廓勾出,表现出器物的华丽。另外,痕都斯坦玉器上多镶嵌各种玻璃、宝石、金银片或玉片。这与中原传统人文的雅致意韵全然不同。
清乾隆 痕都斯坦式白玉错金嵌宝盖碗
痕都斯坦玉墨瓶笔室
目前我们见到的清宫所藏痕都斯坦旧玉器有两种,一种为当年输入,另一种为宫内工匠仿制。尽管乾隆皇帝认为痕玉“制薄如织,良工巧匠,非中原玉人所能仿佛也。”但是为满足自己的玩赏兴趣,仍然命造办处如意馆极力仿制。不过,仿制品多刻年款,被称为“西番作”。
清 痕都斯坦式青白玉错金丝嵌宝石瓜形盖盒
有人认为,薄胎的美并不是玉石之美,而是工艺复杂的美。但不论是薄胎还是痕都斯坦玉,工艺的传承总是不断创新的,现代的薄胎玉器更讲究的是将“薄”与雕刻的纹饰融合。
因为薄胎是“透”的,通过光影的变化会有不同的效果,如同深浅浓淡不同笔触的水墨画在玉上洇开,这也是现代薄胎玉器的魅力之一。
就算是前人仿制痕都斯坦玉器,也并没有亦步亦趋地复制,而是吸取其造型别致、花纹流畅、胎体透薄的优点,结合中国工艺的传统方法,创造出带有西番风格的玉器。
拥有如此科技和人文深度的当代人,想必也不会止步于此。
本文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