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温德坤:浅析米芾相石法
最新动态
温德坤:浅析米芾相石法
2024-11-2968

温德坤:浅析米芾相石法

纵观中国赏石文化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以唐宋时期最具代表性,唐代柳宗元对石头的物理属性做了“形、质、色、声”四个字的抽象总结,宋代米芾也用“秀、瘦、雅、透”四个字高度概括,把赏石提升为一种文化,使赏石活动上升到文化艺术层面。本文试就米芾的四字相石法作以浅析。

一、米芾拜石对中国赏石文化影响深刻

米芾是中国艺术史上不可多见的全才,他精通石、书、画、词。米芾之癣石,如痴如癫,无以复加。米芾的“癫”,是他的一大特点;米芾的“痴”,表现在他爱石与众不同的行为上。《素园石谱·石丈》中说:“米芾知无为军,初入州廨。见,立足。颇奇曰‘此石当我拜,呼曰石丈’”。后来他又听说城外河岸边有一块奇丑的怪石,便命令衙役将它移进州府衙内,米芾见此石后大为惊奇,竟得意忘形,跪拜于地,口称:"我欲见石兄二十年矣!" 称石为兄、为丈,就是礼敬兄长、师长之意。他在给想从他那儿得一方石砚的朋友写信中这样写道:“辱教须宝砚,去心者为失心之人,去首者乃项羽也。砚为吾首,谁人教唆,事须很研。”由此可见,石头就是他的命。


题名:问道于途

石种:台湾花莲云龙石

尺寸:21x26x12cm

收藏:温德坤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米芾深受后代爱石人敬仰膜拜。元代陆友在《研北杂志》中写道:“宋人王铎,字振之,嗜石成癖,慕元章为人,以赂为襄阳令,后果得之,号‘王襄阳’。”大意是说王铎这个人受到米芾为人的影响,为了也能被人称为“襄阳”就干脆想办法也要到米芾的家乡去做官。由此可见,米芾的人格魅力非同一般。

题名:撷翠

石种:太湖石

尺寸:24x12x35cm

收藏:温德坤

米芾在公余之暇在宝晋斋读书挥毫,每天抱笏揖拜石丈。拜石从此成为历代赏石活动最高的形式并蔚然成俗。明代万历年间宦官田义自建的以石刻而闻名于世的墓园古建,其中一幅生动的浮雕石刻就是米芾拜石;明代林有麟《素园石谱》中刊刻了石丈;清代乾隆皇帝在修葺颐和园时,也在昆明湖北岸佛香阁西效仿米芾拜石,置石丈于长廊西端石丈亭内。凡此种种,足见米芾拜石在中国赏石文化中的深刻影响。

题名:苍龙

石种:太湖石

尺寸:57x22x43cm

收藏:温德坤

二、相石法是中国赏石文化发展的里程碑

宋代的《渔阳石谱》中记载:“元章相石之法有四。语焉:曰秀、曰瘦、曰雅、曰透四者。虽不能尽石之美,亦庶几云。”以“秀、瘦、雅、透”来论石并把“雅”字列出来,这是破天荒第一次。惟有“雅”方能提升玩石赏石的层次,进入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领域,这是一个重要的标志。

石种:灵璧紫磬

题名:争流万壑

尺寸:87x40x50cm

收藏:温德坤

后人根据米芾品石、藏石的风格,逐步总结出"四字相石法",并不断修改演变,从先前的“秀、瘦、雅、透”到清代郑板桥称米元章论石之“瘦、皱、漏、透”之说,都是对米芾品石、相石经验的高度概括。一方观赏石,如果具备这“四字真言”,它必有那阳刚之谓,外形轮廓棱角毕现,刚硬修长,中躯坚挺,不肿不疲,骨气显然,也就是所谓的"瘦",侧重于石体外部轮廓的整体变化,给人清奇古怪,风骨嶙峋之感;如石之表面起伏跌荡, 纡回峭折,阴阳正背,石肤富于变化,又就有了皱的苍桑;加上石体玲珑多孔,左右上下宛转相通,布局自然,有路可循,四处通达,内部变化多端(即漏、透),这样就具备了相石法的全部精髓。

题名:灵虚妙境

石种:灵璧石

尺寸:90x95x230cm

收藏:温德坤

历览古代赏石名家,无论是玩石通石的理性提炼、爱石敬石的人格魅力,还是石癫石痴的迷恋程度,米芾都是当之无愧的石圣。佛教的“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磐寂静”的“三法印”,是判断够不够佛法的标准。而米芾的“秀、瘦、雅、透”则是品石“善、美、雅”的三法印,上千年的中国赏石文化,无不滥觞于此。

题名:圣境 

石种:英石

尺寸:23x5x15cm

收藏:温德坤

三、相石法倡导以人为本

千百年来,国人对石头的喜爱流传有序,长久不衰,逐步形成了以相石法为标准、以人本化为核心的赏石文化。人本化是客观的石头被人观赏后,联想出自己已经认知的文化内容。在这一过程中,人的艺术功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称赏石、藏石是发现的艺术、陈设的艺术、欣赏的艺术。人们对赏石的需求,是它的美以及人类所追求的精神境界,是需要单凭一双慧眼发现石头,来感悟寄怀、观悟世界、体悟人生。

题名:雪峰竞秀

石种:昆石

尺寸:27x14x33cm

收藏:温德坤

中国赏石文化的发展是从“相石法”的几个层位逐渐演进发展的。“秀、瘦、雅、透”既有石头作为载体的实物表象,又赋予了以人文本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寄托。很多文人士大夫或因个人嗜好、或因对世道不满、或因仕途上不得志,便转而喜爱石头,借物抒情,以物言志。唐代白居易的“回头问双石,能伴老夫否。石虽不能言,许我为三友”,清代郑板桥的“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都是淋漓尽致的充分体现。

题名:蓬莱凝翠

石种:大化玉

尺寸:30x20x10cm

收藏:温德坤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传统的赏石文化也在突飞猛进地发展。赏石标准已经发展到现在的“形、质、色、纹、韵”,为新时代的赏石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赏石艺术的申遗成功、鉴评标准的国标化、观赏石上市交易,这些足以证明,作为一个传统的艺术门类,中国观赏石文化行业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题名:金台万象

石种:彩陶石 

尺寸:35x33x13cm

收藏:温德坤

有人说石文化是中国的文化之祖,不无道理,毕竟人类曾经以石头为工具、为武器,发明取火,结束了茹毛饮血的荒蛮时代,逐步进入了现代文明。毋庸置疑,石文化在人类发展进程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而赏石文化作为石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基本内容是以天然石(而非石制品)为主要观赏对象,以及为观赏天然观赏石而总结出来的一套理论、原则与方法。其中,米芾率先提出“秀、瘦、雅、透”的相石法,一直为千百年来爱石赏石之人所沿用、所遵循,无疑地,也为中国赏石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END·

声明: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内容不用于商业,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往期精彩回顾:

探索审美新境

探秘罗布泊蛋白石

白石为王,碧玉中有潜力的“白”

玩石之时才是最真实的自己

浅谈奇石的气韵

巴彦淖尔赏石沙龙跨年博览会(1月8日—1月15日)

买玉、玩玉,要胆大,更要心细

当石头先生与石头小姐美丽的邂逅.......

传统赏石审美略探

让奇石的美丽流转起来

海洋科技创新不断取得突破 海底一万米有什么?

玉石也有年龄?该怎么选

赏石艺术国家博物馆展筹备协调会在北京召开

在风雨兼程中寻觅心灵的美石

天冷了,古人有哪些取暖神器?

解锁收藏背后的N个理由

今生就爱沙漠漆

古珠,千百年来流传的历史缩影

唐代赏石大家牛僧孺,一生“贪”石无数!又有几个人了解他呢?

37种碧玉,哪种值得买?哪种不值钱?

微型盆景

中国梦·戈壁魂“天赋河套杯”赏石沙龙跨年博览会(1月8日—1月15日)

超多金金金金金!

如何让仿古件有韵味?有文化内涵呢?

特克斯探宝

方寸之间见乾坤的小品石

古人为了盐能有多拼?生凿出超千米的井!

石之道

审美能力决定生活品质

和田玉,六种最容易中招的造假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