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传统观赏石的审美特色,即以石比德、以小悟大和以丑为美
最新动态
?传统观赏石的审美特色,即以石比德、以小悟大和以丑为美
2024-11-3036

收录于话题

#儒家#比德

传统的观赏石审美有三大特色,即以石比德、以小悟大和以丑为美。
以石比德,以石比德是将儒家美学“善即是美”的人格美的追求,比附于石的一种审美意趣。荀子在《法行》篇中说:“夫玉者,君子比德焉。温润而泽,仁也;粟而理,知也;坚刚不屈,义也……”



是说玉之美在于与人的“仁”、“知”、“义”等品备相似,是人的“仁”“知”、“义”在玉中得到了比附,得到了寄托。



唐朝宰相李德裕有一首咏“海上石笋”的诗,其最后一句“何以慰我心,亭亭孤且直”,以石的孤且直表达了对自身的人格感悟,至于传为佳话的“米芾拜石”也是缘于以石比德。


以石比德不但表现在将人的道德情操比附于石,反过来石也会因与名人高士的关联而被赋予人格的魅力。



以小悟大
传统的观赏石审美,是文人赏石,赏自然山水再现之石,将对自然山水的喜好寄情于赏石之中,苏东坡有赏石诗曰:“我持此石归,袖中有东海:置于盆景中,日与山海对”,将百里之势,浓缩于一石之间。苏东坡曾见一异石,九峰玲就取名为“壶中九华”。


明代学者潘象安感此而题诗云:“片石苍山色,山势奇。虽然在屋里,自有白云知”,苏东坡的命题与潘象安的题诗,都是以小悟大之意。


这在历代的咏石诗文中,如杜甫《题新定八松院小石》诗中的“故关何日到,且看小三峰”。如白居易《太湖石》诗中的“才高八九尺,势若千万寻”等,比比皆是。



要特别指出的是,以小悟大并不是特指山形造型石或有山形画面的图纹石而言的,以小悟大是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审美意境的感悟。



以丑为美
清代文学家刘熙载在《艺概》中说:“怪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佳处”。郑板桥对此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他对其弟子朱青雷写了一段关于画石以丑为美的话:“米元章论石,曰瘦、曰皱、曰漏、曰透,可谓尽石之妙矣。东坡又曰“石文而丑”。一‘丑’字则石之千态万状,皆从此出。



彼元章但之好之为好,而不知陋劣之中有至好也。东坡胸次,其造化之炉冶乎!燮画此石,丑石也。丑而雄,丑而秀。弟子朱青雷索予画不得,当以是寄之。青雷袖中倘有元章之石,当弃弗顾矣”



郑板桥之所以赞同苏东坡“石文而丑”,而对米芾的”瘦、皱、漏、透”要“当弃之”呢?是因为米所谓的相石四法不能包含奇石的“千态万状”。由此看来,郑板桥极为赞同的“丑”有艺术创作中避免雷同的意义,所以以丑为美,可以理解为以奇为美,以非同一般为美。

往期精彩回顾:

温德坤:浅析米芾相石法

玉雕的雅俗之争:走火入魔还是新奇异果?

清赏,案上雅玩

无事牌究竟有什么好?

探索审美新境

探秘罗布泊蛋白石

白石为王,碧玉中有潜力的“白”

玩石之时才是最真实的自己

浅谈奇石的气韵

巴彦淖尔赏石沙龙跨年博览会(1月8日—1月15日)

买玉、玩玉,要胆大,更要心细

当石头先生与石头小姐美丽的邂逅.......

传统赏石审美略探

让奇石的美丽流转起来

海洋科技创新不断取得突破 海底一万米有什么?

玉石也有年龄?该怎么选

赏石艺术国家博物馆展筹备协调会在北京召开

在风雨兼程中寻觅心灵的美石

天冷了,古人有哪些取暖神器?

解锁收藏背后的N个理由

今生就爱沙漠漆

古珠,千百年来流传的历史缩影

唐代赏石大家牛僧孺,一生“贪”石无数!又有几个人了解他呢?

37种碧玉,哪种值得买?哪种不值钱?

微型盆景

中国梦·戈壁魂“天赋河套杯”赏石沙龙跨年博览会(1月8日—1月15日)

超多金金金金金!

如何让仿古件有韵味?有文化内涵呢?

特克斯探宝

方寸之间见乾坤的小品石

古人为了盐能有多拼?生凿出超千米的井!

石之道

审美能力决定生活品质

和田玉,六种最容易中招的造假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